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6-26 11:14:2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91年《欧洲联盟条约》、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1993年《哥本哈根协议》的签订表明,欧洲共同体将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共同的货币、外交和安全政策与防务的欧洲联盟。欧盟的建立有利于构建

[?]


A.区域统一的世界
B.多元并存的世界
C.欧洲协作的世界
D.欧俄均衡的世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以下有关古代儒家思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孟子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B.董仲舒吸收了道家的“大一统”思想
C.陆九渊反对传统伦理道德
D.李贽强调以孔孟权威抨击理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A是正确的。董仲舒吸收了儒家《春秋》的“大一统”思想;陆九渊创造性的发展了宋明理学,主张儒家伦理道德;李贽抨击孔孟权威,反对宋明理学。因此BCD项均错误。
点评:儒家思想随着社会的不断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孔子主张仁和礼,强调要关心和爱护他人,主张社会和谐。儒家思想在西汉以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西汉时期确立统治地位,唐宋三教合一后发展成宋明理学,明清成为了官方哲学并出现了批判思想。但是到了新文化运动时期成为了批判的对象。此外,儒家思想在每一个阶段的影响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49年2月,毛泽东第一次走出国门访问苏联。经过谈判,中苏双方于1950年2月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当时,毛泽东访苏的主要意图是
A.为新中国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B.支持苏联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C.希望苏联成为第三世界的后盾
D.借助苏联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席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新中国建立后,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毛泽东访问苏联,与苏联建立了同盟的关系,为新中国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故选A。B项错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项明显错误;D项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且不是苏联支持的结果。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强世功说:“基本法的制定过程无疑是第二次建国过程,这个国家不再是单一的社会主义国家……正是由于基本法的存在,使得宪法建构起来的“国家”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它不再是传统的单一的国家,而变成“多元一体”的国家。”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最可能是:
A.“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
B.经济特区的建立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D.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题干中的“基本法”应该是全国人大制定的对香港和澳门地区的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这意味着在中国我们实行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故“这个国家不再是单一的社会主义国家”,故是指一国两制的构想实践的结果,选A。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李鸿章说:“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惟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数万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逐渐仿行,以贫交富,以弱敌强,未有不终受其敝者……商为承办,官为维持……事体重大、有裨国计民生,故须官为扶持并酌借官帑以助商力之不足。”
——苑书义的《李鸿章传》
材料二?“欧洲各国,动以智勇相倾,富强相尚,我中国与之并立,不得不亟思控制,因变达权。故公法、约章宜修也,不修则彼合而我孤;兵制阵法宜练也,不练则彼强而我弱;枪炮器械宜精也,不精则彼利而我钝;轮船、火车、电报宜兴也,不兴则彼速而我迟;天球、地舆、格致、测算等宜通也,不通则彼巧而我拙;矿务、通商、耕织诸事宜举也,不举则彼富而我贫。余平日历查西人立国之本,体用兼备。育才于书院,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练兵、制器械、铁路、电线等事,此其用。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亟宜开国会,立宪法,团结民心,同御外侮”
—— 郑观应《盛世危言》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李鸿章的思想主张。(6分)
(2)根据材料说明郑观应的思想主张与李鸿章有何不同,请简要评析郑观应对中国时局以及对西学的认识。(9分)


参考答案:
(1)①主张发展近代工商业,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②倡导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③鼓励兴办民营企业,并要求政府给予扶持。(6分)
(2)不同:郑观应要求变革政治,实行君主立宪。(2分)郑观应认为中国面临西方列强威胁,西方国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先进,而中国学习西方实行中体西用,难以与列强抗衡。(2分)郑观应打破了对西方的狭隘认识,认为不仅要学习西方的“长技”,还要学习其政治和思想;表达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和实行民主政治的强烈愿望,符合历史潮流和时代需要;郑观应对西学的评价及其含义的理解,在当时是一个巨大的突破。(5分)


本题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故须官为扶持并酌借官帑以助商力之不足”等信息可以得出李鸿章的思想主张是发展近代工商业、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鼓励兴办民营企业,并要求政府给予扶持等。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与评述的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郑观应是早期维新派的代表,材料二主要阐述了郑观应首先提出了要求变革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其次看得到了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先进,中国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就难以与其抗衡;第二小问对郑观应认识的评述可以从郑观应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等方面进行评述,不仅学习西方的技术,更看到了学习西方的制度与思想等。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