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6 11:10:28
1、判断题 从十七世纪中叶一直到二十世纪初,中国人口从一亿五千万增加到四亿以上,最主要的原因何在?
A.没有发生导致人口大量减少的战乱
B.人民生育能力提高
C.农作物种类与产量增加
D.领土大规模扩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由于地理大发现,从十六世纪起由美洲就大量输入马铃薯、番薯、玉米、花生来中国,故造成农作物种类与产量增加。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孔子谓季氏(鲁国大夫),“八佾舞(天子专用的祭祀乐舞)于庭,足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季氏的行为违背了孔子(? )
A.“仁政”的主张
B.爱惜民力的主张
C.“克己复礼”的主张
D.“仁义”和“王道”的主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政治主张。季氏身为鲁国大夫,却在庭院欣赏天子专用的祭祀乐舞,孔子认为他的做法违反了西周的礼乐制度,“孰不可忍”。体现了孔子“克己复礼”的政治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一组?图1?近代北京四合院?第一组?图2?近代北京四合院?
第二组?图3?近代欧洲民居?第二组?图4?近代欧洲民居
比较两组图片,提取图片中有关近代中国与近代欧洲民居发展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参考答案:示例
信息:第一组的图1,近代北京四合院比较封闭;图2,近代北京市民的主要生产运输工具是板车,同时也受到了欧洲近代化影响,有了单车。(3分)第二组的图3,近代欧洲民居比较开阔;图4,近代欧洲民居有了整洁的街道、使用了电灯和汽车。(3分)
说明:中国长期封建社会理念与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直接影响了民居建筑风格。(3分)近代化的发展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近代化程度较高的欧洲,其居民的生活条件明显改善。(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图片,获取信息的能力并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加以说明可以得出信息:第一组的图1,近代北京四合院比较封闭;图2,近代北京市民的主要生产运输工具是板车,同时也受到了欧洲近代化影响,有了单车。(3分)第二组的图3,近代欧洲民居比较开阔;图4,近代欧洲民居有了整洁的街道、使用了电灯和汽车。(3分)
说明:中国长期封建社会理念与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直接影响了民居建筑风格。(3分)近代化的发展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近代化程度较高的欧洲,其居民的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12~1919年的八年里,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有600多家,新增资本大约13000 万元,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其内因主要是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C.各种实业团体的广泛建立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经历了一个“短暂的春天”,发展的内因主要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使民族资产阶级受到鼓舞。A、C项不是主要原因;B项属于外因,均可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外交正谱写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在不同时期是不相同的。当美国刚刚取得国家独立时,它对大洋彼岸的中国是完全陌生的,因而首当其冲地表示了尊重的态度。但是,随着中美双方国力的此消彼长,这种态度逐渐淡化,逐渐演变成了轻视。……到1949年,双方的关系进入了令人心痛的30年公开敌对时期。
——《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
(1)简要分析中美关系进入“公开敌对时期”的政治背景。双方“公开敌对时期”是怎样结束的?
材料二? 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
——《复兴之路》解说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外交方面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是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的?
参考答案:(1)背景: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美国实行冷战政策;朝鲜战争等。结束:1972年发表《中美上海公报》,1978年发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经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外交: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或维和行动);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或参加亚太经合组织活动);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