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6 11:05:17
1、判断题 20世纪中国发生了三次历史性巨变,指导中国人不断前进的三大理论成果相继诞生。这三大理论成果都:①具有时代精神 ②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产物
③都在发展中完善 ④都是共产党人的创造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20世纪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三次巨变: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帝制;毛泽东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领导了改革开放,使中国逐渐富起来。从20世纪中国的实践可以看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完善是三位伟人的共同特点。故选A。孙中山三民主义并非共产党的创造,也不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产物。因此②④错误。
点评:20世纪中国发生了三次巨大的变革,产生了三次理论性的飞跃,诞生了三位伟人。分别是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进行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创立了共和国;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领导了中国的革命的胜利;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取得巨大的进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见中外记者时说:“我讲一个故事你可以告诉台湾同胞。在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完成,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博物馆,一半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温总理想以此画说明
A.台湾那一半画应早日送归大陆合二为一
B.期望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实现
C.保护好传统艺术品是我们的责任
D.《富春山居图》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关键信息:“一半放 在杭州博物馆,一半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解答本题应从政治角度分析,温总理以《富春山居图》分隔两岸表达了台湾统一的愿望,故B项正确。ACD项都是表面上的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葛元煦在1876年出版的《沪游杂记》中列举了开埠后人们的几种不良表现:一耻衣服不华美……四耻肴馔之不贵;五耻坐只轮小车……七耻观戏就末座。这些现象的存在表明( )
A.观念上崇洋媚外,新潮时尚
B.消费上追求奢华,讲究排场
C.荣辱观是非颠倒,风俗败坏
D.价值观日新月异,传统尽失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准确理解。依据材料可知开埠后人们讲究吃、穿、行等方面的豪华和排场,因此B项符合。材料没有体现出崇洋媚外,材料不能完全代表人们的荣辱观,D项错在“传统尽失”。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某学校历史兴趣小组围绕某一研究主题在图书馆找到了以下图片资料。该小组正在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1863年的上海洪盛?张謇民国初年? 1932年日本炸毁的? 1956年上海工商
机器碾米厂?著名实业家?商务印书馆?界申请实行全行业
公私合营
A.民族工业的曲折历程
B.近代商业的前世今生
C.西方文化的渗透传播
D.新兴政权的确立巩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概括指出从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随着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的主要情况。(11分)指出由此引发的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及其结果(6分)
参考答案:中国边疆地区出现新危机;(2分)列强先后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分)《马关条约》后,帝国主义国家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发展为以资本输出为主(3分);《辛丑条约》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3分)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4分)结果:都没有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2分)
本题解析:1883-1885年中法战争、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后,帝国主义国家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发展为资本输出为主,办工厂、修铁路、办矿场等方法,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完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侵略的工具。具有资产阶级思想的维新派和革命派分别发动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可是都是以失败告终,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