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时间:2019-06-26 10:59:0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流行语中,属于20 世纪80年代的有:
A.9.11、本·拉登、申奥成功、入世、WT0、翠花上酸菜、QQ、反恐、flash
B.下岗、抗洪、再就业、泰坦尼克、哇噻、帅呆了、美女作家、知本家、打假
C.下海、申奥、发、大哥大、第二职业、电脑、没商量、说法、发烧友
D.中国特色、倒爷、万元户、迪斯科、平反、顶职、一号文件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尤其重要的是,西欧始终聚集着一批具有世界眼光的精英人物。他们对战后欧洲地位的衰落耿耿于怀,谋求恢复欧洲的光荣,同时也解决欧洲面临的现实威胁和困境。他们认为,只有一个联合起来的欧洲,才能以以团结的力量尽快实现复兴,才能确保自己的安全,掌握自己的命运。丘吉尔就是“欧洲”的促进派。他参与发起了全欧范围的欧洲联合运动。他以自己在动员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战争时使用的令人记忆犹新的坚定语言说:“我们也能用一个单词来表明我们的目的—‘欧洲’”。
——引自【英】丘吉尔《欧洲联合起来》
材料二?二战后,随着欧洲各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西欧各国都清一色地成为民主国家,这使得各国政治政治生活上更加精密,价值观上更加接近。而且,民主共和制度是联合的先决条件。因为只有在民主体制下,才能形成协商、妥协和宽容的作风。
——引自郭华榕、徐天新主编《欧洲的分与合》
材料三? “几百年来把欧洲组织起来的愿望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终于实现了。欧洲概念在公众舆论中形成了,成为各国政府关心的问题之一。”
——【法】皮埃尔·热尔贝《欧洲统一的历史与现实》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在二战后走向联合的主观和客观条件。(7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结束以来至21世纪初期“欧洲组织起来”、“终于实现”的主要过程和重大事件。(5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对欧洲和世界都有哪些重要影响?(6分)



3、判断题  “×××,教授。1949年1月生,1966年高中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至苏北上山下乡。1978年3月考进南京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江苏省统计局工作,1985年进入现在名为南京财经大学的学校任教……1998年考入南京大学商学院攻读国际金融博士学位;1996年至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该段个人履历反映了?(?)?
A.“文化大革命”对他的成才起了积极的作用
B.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为他人生的转折提供了机遇
C.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他成为教授至关重要
D.《义务教育法》保障了他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为后来的深造打下了基础



4、判断题  (14分)
材料一?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它)大致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个人自主自立的强调,二是对私人生活的尊重,三是对个人全面发展的追求。?
——摘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要救一切相信的……这义,是本于信,以至于信。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上帝给我们的恩典,只有通过信仰才能获得。基督徒的自由存在于这种信念:我们的虔诚和得救无需借助于机构来实现。?
——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
材料三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
社会物质基础
人物
代表作
核心观点
A
伏尔泰
《哲学通信》
C
B
《论法的精神》
三权分立
卢梭
《社会契约论》
主权在民
材料四?当物质活动作为基础性的东西决定精神与制度发展的同时,后者也通过影响物质活动的目的性和倾向性来制约物质活动,使物质生产方式服从精神(或文化观念)的引导。
————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个人主义的伦理观”的主要观点。(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所反映的特定社会物质基础。(1分)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关于人的信仰的主要观点。(1分)
(3)填写材料三表格中ABC空缺的内容。(3分)
(4)运用材料一、二、三,论证材料四的观点。(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00字左右。)



5、判断题  假如你是一位政协委员,请你到学校作报告,你在报告中阐述的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应该是
A.人民政协是执政党了
B.确定国家大政方针
C.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D.任命国家领导人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