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9-06-26 10:50:5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熊和隐士成了好朋友。熊看到有苍蝇来打扰隐士睡觉,就很生气。它抱起一块大石头砸向了落在隐士额角上的苍蝇。苍蝇飞跑了,隐士的脑袋也成了两半。这则寓言说明了下列哪一观点
A.知识即美德
B.认识你自己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人与动物之间有本质区别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熊因为不知道事物是紧密联系(联系的普遍性)而误砸死了隐士,这说明了无知的可怕,这从反面证明了苏格拉底倡导“知识即美德”的正确性,答案选A,B C D三项与题意主旨强调知识重要性不符。
点评:高考对古希腊伟大思想家的考查主要集中在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身上,尤其是苏格拉底设是核心人物,其不仅是柏拉图的老师更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主张上有很大差异,同时也与智者学派有重大差异。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4分)中国工业布局受政治、资源、市场等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
1932年,日本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鉴于中国重要工厂绝大部分都集中于上海,而内地各省几乎没有工业基础,难以满足抗战的物资需要,南京国民政府计划将工厂内迁。1937年,国民政府制定了《工厂迁移协助办法》,打算在武汉建立新工业区。截止到1937年底,上海迁出民营企业146家,各种机件14600余吨。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再次动员企业迁移,拟定《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从1938年7月起,已在武汉的工厂又大规模拆迁,主要迁往湘、桂、黔、曩、陕、川,共迁出企业304家,物资511825吨。
(1)结合材料及所学,概述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业内迁的原因及过程。(8分)


参考答案:(1)原因:中国现代工业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分布不平衡;为了支持长期抗战,国民政府决定将工业内迁。过程:抗战初期企业迁往武汉;武汉失守前又迁往西北、西南等地。


本题解析: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鉴于中国重要工厂绝大部分都集中于上海,而内地各省几乎没有工业基础,难以满足抗战的物资需要,南京国民政府计划将工厂内迁”,再结合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分布特点等相关知识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信息“1937年,国民政府制定了《工厂迁移协助办法》,打算在武汉建立新工业区”“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再次动员企业迁移,拟定《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从1938年7月起,已在武汉的工厂又大规模拆迁,主要迁往湘、桂、黔、曩、陕、川”概括。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02年5月,新疆霍城垦区居民王振明因一根电线落地而触电身亡,其妻状告该地供电部门失职,要求人身损害赔偿,最终获赔39732元。其法律依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涉及的是民告官胜诉的事例,而民告官的法律保障便是《行政诉讼法》。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主要活动有:①对佛教等外来宗教“示存异方之教”②在东突厥故地设置羁縻府州,任用突厥首领 ③以宗室女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和亲 ④特封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章嘉四大活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强调了唐太宗时期推行的民族融合的开明政策,结合史实可知②③符合题意要求,①是对外来文化的态度,与题意不符,④是发生在清代的重大历史事件,故答案选C项。
点评:唐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繁盛时期,它以清明的政治,开放的文化和开明的民族政策为其时代特征的显著标志,再加上较之前代更为繁荣的经济使唐文化绽放出璀璨的光芒。而本题所考察的民族政策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面左边四幅图片能够反映我国“三大改造”时期历史现象的是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