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06-26 10:49: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当代重大问题不是用演说和大多数人决议所能解决……而必须靠铁和血来解决。”
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末,闻一多先生以悲愤的心情写下了《七子之歌》。诗中将香港、澳门、台湾等地比作流落在外的七个孩子,盼望着他们回到祖国的怀抱。
(1)材料一中提到的“当代重大问题”指的是什么?俾斯麦是怎样用“铁和血”来解决的?(5分)
(2)改革开放以来,香港、澳门、台湾三地与祖国大陆的关系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5分)
(3)我国政府的“一国两制”方针在对台湾和对港澳的具体政策中有何不同?(6分)
(4)当今阻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政治因素有哪些?(4分)


参考答案:(1)国家统一问题;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统一大业。(5分)
(2)香港、澳门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回归祖国。
海峡两岸关系有了新发展(如三通)。(5分)
(3)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后可以保留军队。而港、澳则不能(6分)
(4)台独势力、国际反华势力(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保障向社会主义的顺利过渡”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提取信息能力和把握阶段特征。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是1954年。此时国家已经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造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因此B项符合题意。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短暂的过渡时期,到1952年底已经通过土地改革、镇反、抗美援朝和建立国营经济等措施实现,排除A项。CD两项都是在1956年提出,故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抗战时期,……在工业总体发展上,1937年西北工厂有19家,占全国0.48%;资本305.2万元,占全国0.82%;工人5787人,占全国1.26%。到1942年为546家,占全国20.56%;资本16931万元,占全国8.8%;工人33074人,占全国13.7%。”材料表明(?)
A.国民政府重视国民经济建设,但忽视西北工业发展
B.中国近代工业布局失衡的状况没有本质变化
C.日本帝国主义对西北的侵略迟滞了西北工业的发展
D.国共内战严重影响了西北工业发展进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题干信息表明1937——1942年间,西北民族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占全国的比重依然较低,这说明中国近代工业布局失衡的状况没有本质变化,故B项正确;A项与题干信息不符,C项不符合史实,D项错在国共内战,题干时间是抗战时期,故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汉武帝确立儒学正统地位的措施不包括
A.官方思想方面:罢黜百家,确立儒学独尊的正统地位
B.官方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C.官员选拔方面:儒生入仕,加强了儒学政治文化影响
D.科技考试方面:考试选官,以儒学经典作为考试内容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汉武帝在西汉休养生息恢复了社会经济之后,为了适应政治的统一的需要,他开始在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确立了会堂独尊的正统地位。并在长安兴办太学,同时在官员选拔方面重视儒生的儒学修养。以儒学经典作为考试内容是在元代以后,不是在汉代,并且汉代也没有科举制度。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亚太经合组织的组织原则有
①相互尊重和平等原则②开放地区主义原则③协商一致和自愿原则④一体化的原则⑤以渐进的方式实施目标的原则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准确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④不是亚太经合组织的原则,只要排除④,就能选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