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三)

时间:2019-06-26 10:45:2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张一元”企业大事年表(部分),以下结论符合史实的是

时间
事件
1900年
安徽人张文卿于北京花市创办张玉元茶庄
1906年
在前门大栅栏开办第二家茶店,始称“张一元”
1930—40年代
开始利用电台、电影等手段进行广告宣传
①企业创办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清政府放松了“民间办厂”的限制
②在第二家茶店开业初期,经常有穿着改良的旗袍的女子和穿着西服的男子出入茶店
③二十年代开始中国人自办的电台与商业活动密切相关,非常重视广告播报
④“张一元”企业还可以通过商情类报刊进行广告宣传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通过“张一元”企业的发展,考查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根据所学,第①项说法错误,企业创办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清政府放松了“民间办厂”的限制;第②项改良旗袍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后,西服是在鸦片战争后,1906年改良旗袍还没有出现。③④项符合所学,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图所反映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
A.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
B.发展中国家人口过剩
C.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低
D.经济全球一体化的结果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唐律名例疏议释义》说:“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中华”的主要内涵是
A.地域
B.文化
C.法律
D.种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史学理论与历史常识。关键信息: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从题干材料反映出所谓中华即是有着共同的文化,这是主要内涵,故正确选项为B项;ACD项题干没有体现。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人们习惯上把两次工业革命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机械特色不同
B.制造材料不同
C.主要动力不同
D.交通工具不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蒸汽时代”依据是蒸汽机的推广,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为动力,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人类由此进入“电气时代”,故选C。AB项并无本质的差别,关键是看驱动力;D项是二者的不同,但是不是主要的依据。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齐家”“治国”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树立理学统治地位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修身养性,提高修养
D.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统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注意题干“根本出发点”,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正是因为其适应了统治阶级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需要,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因此D符合题意。ABD三项虽有一定的道理,但不符合根本出发点的说法。
点评:目的类选择题:“目的”是指当时人们在进行某一历史活动时想要达到的境地或希图得到的结果。目的或目标可能是多样性的,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就是“主要目的”。目的还有近期和长远之分,一般将近期而明显的目的称为“直接目的”,将终极的、实质性的目的称为“根本目的”。例如汉武帝颁行“推恩令”,其直接目的是分割王国的封地,而根本目的则是解决王国对中央政权的威胁问题,从而加强中央集权。分析根本目的要求作深入的理性思考,因为它往往反映了我们的历史认识,提示的是历史现象的本质问题。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