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六)

时间:2019-06-26 10:44:2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缺陷,这引起了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先进的中国人对国家前途的深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陈独秀)把西方国家划分为帝国主义和自由主义两种国家,而自由民主的典范就是法国,他认为欧战是正宗欧洲文明——法兰西文明与欧洲文明的变种德国军国主义之间,即正义与邪恶的较量。陈独秀说:“德意志以军国主义为厉世界,吾人之所恶也,列国讨之,亦以尊重自由正义与和平,不得不掊此军国主义之怪物。”他还特别指出,法兰西人“嗜平等博爱自由,根于天性,成为风俗也,”他们参战是“为平等博爱自由”而战。
材料二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严酷的事实教育了陈独秀,使他开始认识到协约国标榜的公理的虚假性,从而不得不相信协约国不是“天使”,巴黎没有“公理”。此时陈独秀的观点开始有了较大的变化,他愤然质问巴黎和会“公理何在”?并对威尔逊深表失望,(陈独秀)说“威尔逊总统的平和意见十四条,现在也多半是不可实行的理想,我们也可以叫他做威大炮”。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试论陈独秀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认识》
(1)结合材料一,指出陈独秀对一战性质的认识,你是否赞同这种认识?原因何在?(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陈独秀的看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何在?(6分)


参考答案:(1)认识:陈独秀认为一战是德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对法国等欧洲国家来说是一种自卫,属于正义之举。(3分)不完全赞同。(1分)原因:一战对战争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都是掠夺式的帝国主义战争。(2分)
(2)变化:从认为协约国集团是正义的到认为战争具有侵略性和强权性。(3分)原因: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中看到了西方国家的虚伪,看到了他们侵略的本质。(3分)


本题解析:(1)从材料“法兰西文明与欧洲文明的变种德国军国主义之间,即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可以看出陈独秀对欧洲一战的认识。这种认识显然没有正确的认识到一战的性质,一战是帝国主义之间的非正义的战争。(2)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使陈独秀认识到了帝国主义的本质,看到了帝国主义的虚伪,使他从原来认为的协约国是正义的一方的认识中转变过来。
点评:一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为了瓜分世界而进行的非正义的战争。从1914年开始到1918年结束,共4年。在这四年中一共可分为三个阶段,三条战线,两大集团进行了殊死的搏斗,最终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战争中各种新式武器出现,在客观上也推动了科技的进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材料一:1818—1914年的百年间,大国间的战争几乎都不出自家门前的区域。……但是这一切,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席卷了每一个强国,事实上除了西班牙、荷兰、北欧三国以及瑞士之外,全欧洲都加入了这场战争。……加拿大部队到法国作战;澳大利亚、新西兰人则跑到爱琴海上的一个半岛上……美国印第安人被派到欧洲、中东;中国劳工来到西方;非洲人则成为法国部队的一员。?——(英)霍姆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材料二:除本盟的或本条约另有明文规定外,凡大会或理事会开会时之决议,应得出席会议之联盟会员国全体之同意。?
——《国际联盟盟约》第五条
(1)分析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6分)
(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国联在制止战急侵力量方面未能真正发挥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①20世纪初的世界已基本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加强(或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②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
③完成工业革命以后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
整个世界。(9丰,每点3分)
(2)原因:国联被英法等少数大国操纵,成为维护世界霸权的工具;美国、苏联未加入;全体一致的原则,
限制了制裁的能力。(6分,每点2分)


本题解析:(1)本问要注意“20世纪”、“世界大战”关键词;结合所学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的相关知识,总结答案。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世界联成一个紧密的整体;二、军事领域技术的进步;三、工业革命后,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影响到整个世界。
(2)材料中“应得出席会议之联盟会员国全体之同意”,可以看出国联的全体一致原则,限制了制裁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国联被英法等少数大国操纵,成为维护世界霸权的工具;美国、苏联未加入国联。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图为发表在2004年3月5日的《讽刺与幽默》的一幅漫画《战车装配中》,它主要反映了日本

A.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B.极右势力否认侵略罪行
C.社会暴力激烈
D.军国主义阴魂不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此图反映了战后日本的国策,从图中各个标签我们可以看出,日本参拜靖国神社的战犯,并突破和平宪法,还要出兵海外,这一系列现象表明其没有认真反省历史,军国主义复活的迹象明显,军国主义阴魂不散,海外出兵不等于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突破和平宪法也不等于社会暴力激烈,参拜战犯反映了极右势力否认侵略罪行,但这不是这幅图片反映的整体现象,也就是说D项包含B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影响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题意时注意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断章取义,还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德意两个法西斯国家领土联成一片,是在____________事件之后
A.德意结成法西斯同盟
B.吞并奥地利
C.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法国沦陷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从空间位置上来说,当德国在1938年3月吞并了奥地利后,德国和意大利两个法西斯国家的领土就连成了一片,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是和匈牙利的领土接壤了,德意结成法西斯同盟这件事没有引起领土上的变化,法国在1940年6月沦陷,从时间上来说要晚于德国吞并奥地利,所以此题正确答案为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各个国家的空间位置的掌握程度,还要和相关史实密切联系,记清楚选项中所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一本史学著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及阅读史料的能力。材料中“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表明欧洲地位下降这与②③④所述事件相关,而①显然与欧洲衰落无关应排除。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