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6 10:44:21
1、判断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德矛盾是帝国主义列强间的主要矛盾。”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英、德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地与霸权斗争最激烈
B.英、德矛盾的发展导致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出现
C.英、德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D.英、德关系的变化导致世界格局变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英国是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19世纪中期建立了海上霸权、殖民霸权、工业霸权。德国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发展迅速,德国从称霸欧洲的“大陆政策”,转向夺取全球霸权的“世界政策”。后起的帝国主义强国不能容忍实力与所占殖民地不平衡的倒挂状况,新老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尖锐起来。因此,英德之间的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故选A。
点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和实质:
第一,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列强力量对比出现显著的新变化。到19世纪末,新起的美国超过了英国,德国超过了法国,接着又超过了英国。
第二,帝国主义国家矛盾斗争的实质是争夺殖民地。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德国突袭波兰后,英法作为盟国对德宣战是根据什么条约的规定?( )
A.国联章程
B.英法波同盟条约
C.洛迦诺公约
D.凡尔赛和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要求选择德国突袭波兰后,英法作为盟国对德宣战是根据什么条约的规定,联系一战后的史实,巴黎和会没有解决德国的赔款问题和欧洲的安全保障问题,为了解决欧洲安全保障问题,1925年,英、法、德、意、比、捷、波七国在瑞士洛迦诺签订了《洛迦诺公约》,公约规定,德国与比、波、捷、法在外交上不能解决的争端,应提交仲裁法庭裁决,法国还同波捷签订了防备德国进攻的相互保证条约,所以,根据《洛迦诺公约》,德国违反了其规定,英法作为波兰的盟国对德宣战是正当的,根据教材,英法波三国没有单独签订过同盟条约,国联章程只规定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和平与安全,所以此题答案为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虽然考查的主要是史实,但非常细致,其它三个选项都有一定的迷惑性,需要根据史实仔细甄别。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非正义战争,但就局部来看,有些国家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具有民族解放的性质。这些国家包括( )
①塞尔维亚 ②保加利亚 ③比利时 ④法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非正义战争,但就局部来说,塞尔维亚抗击奥匈帝国侵略、比利时抗击德国侵略的战争是出于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他们所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具有民族解放的性质。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一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许多技术受到重视,下列技术中是在一战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是
①飞机受重视,汽车也引起人们的关注②化工技术发展
③生产流程和生产管理改进④政府加强对私人经济的干预
[? ]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有关中国山东问题的解决,其结果有很大的差别。达成这种差别的直接因素是
A中国人民是否坚决斗争? B中国代表是否坚持原则立场
C美英两国对日态度是否变化? D日本侵略的目标是否变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总是的能力。从所给四个选项来看,A、B明显不是直接因素,因为无论是巴黎和会还是华盛顿会议,中国代表一直坚持收回德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利的原则立场,中国人民一直进行了坚决斗争,同时日本一直想在中国攫取更多的权利这一侵略的目标也没有变化,故D也不是直接原因。C的答案正确,日本在亚太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不断扩张,威胁到了英美在华利益,英美反对日本独占中国,所以对日本施加了压力,从而使山东问题得以解决。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