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七)

时间:2019-06-26 10:42:3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008年12月15日,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全面启动,两岸“三通”时代随之到来。大陆提出三通建议开始于(? )


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叶剑英关于台湾问题的谈话
C.“九二”共识的达成
D.“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告台湾同胞书》明确提出要加强两岸交流,首先实现直接的通航通邮通商,通商早已实现,但是直接的通航和通邮却在2008年才最终得以实现。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标志这一变革完成的是
A.解放战争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解放战争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只是政权的的更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并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是在1954年,尚未完成私有制的改造。因此ABC三项并不能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由私有到公有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故选?D。
点评: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生产关系包括三部分构成: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劳动者在社会中的地位如何,产品如何分配。根本的的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0分)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来华,带来了西方天文历法等知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熙十五年(1676年),康熙帝谕令钦天监:“向者新法(指西法)、旧法是非争论,今既知新法为是,尔衙门习学天文历法满洲官员,务令加意精勤。此后习熟之人方准升用,其未经学习者不准升用。”
——《清圣祖实录》卷62(康熙十五年i1676年谕令),
材料二?论者以古法今法(指西法)之不同,深不知历原出自中国,传及于极西,西人守之不失,测量不已,岁岁增修,所以得其差分之疏密,非有他术也。
——康熙帝《御制三角形推算法论》(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
材料三?乾隆年间钦定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评论《寰有诠》时曾说:“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逾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也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
——李建军《影响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科学价值观》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康熙皇帝对古法与西法的认识前后有何异同?(4分)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康熙、乾隆皇帝对西学的态度带来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1)相同:认为西方历法较中国精善。(2分)
不同:从否定古法(中学)到认为西法(西学)源自中国。(2分)
(2)清初统治者为维护和巩固其政治统治,限制西方学术思想的传播,使得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仅限于统治阶级上层,阻碍了中西文化的交流。(6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原创)上海有“中国近代化的缩影”之称,下列选项不能证明这一说法的是
A.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丁日昌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电报线
C.民族工业发昌机器厂创立
D.《南京条约》中最早开埠通商口岸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丁日昌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电报线是在台湾,而不是在上海。其余选项所述事件均发生在上海。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历史是复杂的。有时错误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看法的是?
A.秦二世而亡,汉初无为而治,轻徭薄赋
B.秦二世而亡,汉初部分恢复西周旧制
C.隋二世而亡,唐任贤纳谏,以民为本
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的法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延伸能力,题眼在于“错误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四个选项中只有B选项中汉高祖错误的将秦亡的部分原因归结为因为秦实行郡县制导致最后孤立无援,所以汉初推行了郡国并行制。从而使得后来导致了严重的“王国”问题。故答案选B。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