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6 10:42:33
1、判断题 《中国近代经济史纲》记载1922年一位民族资本家言:“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 (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以善后。”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解决这种形势的根本方法应该为
A.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建立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
C.倡导创办实业,进行实业救国
D.发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抵制洋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史实。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多种因素,其中帝国主义是最主要的因素,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日本向中国资本输出,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劳动力制造产品,利用其自身的优势与在中国享受的优惠条件,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行挤压、打击,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完成翻地反封建的任务,即只有取得民族独立,才会从根本上改变,因此A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中国近代初期的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呈现出中西合璧、土洋并存的突出特征。这主要是由于
①外来文化的传入②崇洋习气的熏染③新中国成立的影响④信息化浪潮的冲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初期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中西合璧的特征,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中国近代外来文化的传入和崇洋习气的熏染。新中国的当时尚未成立,排除③,信息化当时并没有出现,排除④。故本题选C。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创)用之,遂滋(培育)民与无财(穷人),而敬百姓。
——《国语·齐语》
材料二:春以萸振族(军队),秋以弥治兵……卒伍整于里(乡里)。军旅整于效……(士兵)居同乐,行同和,死同哀。
——《国语·齐语》?
材料三:划野分民乱井田,有王礼乐散寒烟。
——元朝陈采正《管子》诗
材料四: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史记·管晏列传》
材料五: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假如没有)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披散头发,成为蛮夷统治下的百姓)。”
——《论语·宪问》
请完成:
(1)材料一中,管仲采取了何种措施?
(2)据材料二,管仲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作用?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4)据材料四,说明管仲改革产生的主要影响。
参考答案:(1)在整顿旧制的基础上改革内政。
(2)改革军制,整顿军队,定期操练。增强了士兵的凝聚力,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3)管仲的改革破坏了井田制,冲击了分封制度。
(4)管仲改革,一方面增强了齐国的力量,使齐国不用大动干戈便成就了霸业;另一方面,改革从客观上促进了中原华夏族经济、文化的向前发展。
本题解析:回答第(1)问,要注意材料一中的“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这实质上是对内政的改革。回答第(2)问,要充分理解材料二的内容。材料二叙述的是管仲对军政的改革,通过改革,士兵的内聚力增强。材料三中的“乱井田”,说明井田制遭到了破坏,“散寒烟”说明分封制度遭到冲击。材料四反映出管仲改革取得的成效,说明管仲改革对齐桓公称霸天下起到的作用及其改革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美国经济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提出了一个新概念“中美国(共同体Chinamerica)”,这个词被美国《纽约时报》评选为2009年度流行语。他认为,现在中美已走入“共生时代”。这一“新概念”的提出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大背景是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欧共体发展到欧洲联盟,其发展之处包括?
①成员国数目增加?②一体化领域由经济开始转向政治
③货币一体化?④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