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6-26 10:35:5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委员会内,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制度。各下级人民政府均由上级人民政府加以委任并服从上级人民政府。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均服从中央政府。”这说明当时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建立
B.新中国国家政权组织原则得以确立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日臻完善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统一战线组织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此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发展为统一战线组织,排除A、D两项;1949年是民主政治初建时期,还不能说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日臻完善,排除C项。故选B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法治社会取代人治社会,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条道路上,中国人民的历史实践,对人类法治建设的进步有着巨大贡献。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摘自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一例。
(2)据材料二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3)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历了历史性的跨越。从1949年到1954年,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哪两项主要成就?
(4)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相关的两个宪法文件的核心内容并说明其在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中的地位。


参考答案:(1)实践:1912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2)特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
(3)成就:1949年,颁布《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4)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主权在民,国民的各项权利和自由,确立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它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还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之初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其中法治建设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本题围绕着法治建设的主题,考查了中国近代史上的法治建设的相关内容。尤其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是一座显著的里程碑。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刘少奇在1964年指出:“在农村里面办半农半读的学校,在工厂里面办半工半读的学校。农忙的时候种地,农闲的时候读书,或者一个星期做工,一个星期读书。”1986年,我国制定《义务教育法》,开始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这一变化从根本上说明了
A.我国的教育方针发生了变化
B.我国的教育体制发生了变化
C.我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
D.我国的基本国情发生了变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1964年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扫除文盲,提高识字率,而到了80年代我国教育的重点转向发展义务教育,保证适龄儿童的受教育的权利。因此不同的时间国情不同,主要任务也不同。故选D。AC项错误,并未涉及到教育方针和人口结构的问题;B项错误,我国的教育体制在这一时期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这也是由于国情的变化决定的。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一本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史少方(人名)根红苗正,又是高干子弟公安局长的儿子,在学校又是班长,所以自然而然成了学校最大红卫兵组织的头头,在破四旧立四新上,在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上,他们冲锋在前,叱咤风云,不可一世。”这段小说描写的时代背景是(?)
A.新中国成立后的初期
B.改革开放实行的初期
C.文化大革命的初期
D.1957年整风运动当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红卫兵组织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组织,而破四旧立四和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也出现在这一时期。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世纪的学者费内隆写道,在16世纪,人们将“文艺复兴”一词只理解为恢复古代传统。
——保罗·富尔《文艺复兴》
【材料二】?第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第86条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三】(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是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悟性成为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反杜林论》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到的“恢复古代传统”指的是什么?这场运动仅仅是恢复古代传统吗?试作说明。(2分)
(2)据材料二,指出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的出发点是什么?它带来了怎样的影响?(1分)
(3)据材料三,指出启蒙思想家高举的理论旗帜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构建“正义”“平等”的新社会,他们提出了哪些主要学说?(3分)
(4)综合以上材料,用关键词概括指出人文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4分)


参考答案:(1)希腊罗马文化。(1分)不是,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1分)(2)反对教皇出售赎罪券。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1分)(3)理性。(1分)天赋人权说,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学说。(任意两点即得2分)(4)古希腊(智者运动),起源;文艺复兴,复苏;宗教改革,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启蒙运动,成熟。(4分)


本题解析:
(1)注意文艺复兴的特点和实质,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动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
(2)结合所学知识,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标志着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开始。
(3)注意题干信息“一切都必须是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启蒙思想的主要主张。
(4)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以古希腊奠定了基石,以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中世纪是人类文明的黑暗时代、基督教在欧洲的精神专制,使人文主义几近湮灭;文艺复兴其实不是西方古代文化的“复兴”,而是近代资本主义文化的萌发与勃兴,人文主义重新焕发青春,并融入时代气息;宗教改革是人文主义发展的重要阶段,资本主义在发展不够充分的时候,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只能利用复兴文化或改革宗教的方式进行,以人权反对神权的斗争;启蒙运动是西方近代思想狂飙突进的典范,启蒙思想家高举理性主义运动的大旗,掀起了人文主义运动的第四个阶段,以伏尔泰、孟德斯鸠为代表的思想家在冲破封建主义和中世纪基督教的迷雾,推动人类文明的车轮前进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点评:复习本单元首先要理解人文主义的含义;其次要掌握人文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和特点,特别是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再次,把同一历史时期的中西方思想进行对比,总结两种思想的异同,并分析产生不同的根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