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6 10:26:23
1、判断题 下列对互联网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它发布的信息只能是文字,不能是图像
B.它能办到其他媒介能办的事,但价格昂贵
C.它可以模拟三维动态效果
D.其发展势头已经达到最高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发布的信息既可以是文字,又可以是图像,且价格低廉,使用的人越来越多,其发展势头方兴未艾。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明会典》: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明代婚姻观理学色彩浓厚
B.明代婚姻观具有保守性
C.明代政府鼓励寡妇守节操
D.明代政府禁止寡妇改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题干引文对于寡妇“守志”“不改节者”,明朝政府给予“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的鼓励,由此分析得出这种“守志”“不改节”的婚姻观显然具有保守性;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宋明时期理学强调封建的伦理道德,明朝政府的这一做法正是理学作为封建正统思怨的体现。材料中没有阐述明朝政府对寡妇改嫁并没有完全禁止。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晚清时期,《中国女报》介绍西方杰出女性时,逐渐从贤妻、孝女转向女爱国者、女政治家。这种变化表明
A.革命取代改良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B.辛亥革命成功使女子获得了解放
C.女性的政治地位已与男性完全平等
D.女报逐渐担当起国民教育的职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题干,实际体现了女子社会地位和所受教育的变迁,并不包括男子,也不涉及整个社会,所以排除A。注意题干中时间——晚清时期,排除B。这种倾向上的改变并不代表“女性的政治地位已与男性完全平等”,排除C。题干所阐述的女子“贤妻”、“孝女”的形象是局限于家庭范围内,“女爱国者、女政治家”超出了家庭范围,这是一种思想观念与教育意识的改变,答案为D。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要求学生从国民教育的角度考虑这种以《中国女报》为代表的文化意识形态的倾向性改变。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德国和日本都曾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但今天两国对这段历史的反思态度却不同。据此回答:
(1)比较二战后初期,盟国对德国和日本处置的异同,分析造成这些异同的原因。(9分)
(2)战后50~70年代初,德日两国都经历了经济飞速发展时期。比较两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不同原因。(6分)
(3)今天面对日本的“历史修正主义”逆流,我们应采取哪些对策?(6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列法律获得全国人大通过的先后顺序是 ( )
①《中国人民共和国刑法》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③②①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考查相关法律颁布的先后顺序,只要准确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