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探索历史的奥秘》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06-26 10:24:1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众多文物中,青铜器物引人注目。有论者认为,云南楚雄高峰乡彝族延续和发展了三星堆文化;他们的傩祭仪式为解读三星堆青铜器物的意义提供了某种启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件青铜立人像象征当时蜀人的群巫之长,也可能就是某一代蜀王的形象。
——沈仲常《三星堆二号祭祀坑青铜主人像初记》
材料二?人们常将考古材料、文献材料、民族学的材料相结合,相对比进行研究来探索古代文化的奥秘。……从现存少数民族各种祭祀活动中看,其主持者多为巫师,也有的是长老。他们在主持祭仪时大都要穿法衣,戴法帽,手持法器,在氏族部落时期则为巫师兼酋长。高峰乡火把节傩仪主持人即(是)。……(青铜立人像)的性质确定了,其余小铜人、金面具、青铜面具便不难从高峰彝乡火把节傩仪中找到他们应有的位置,他们都是随同傩神出现的神兵神将。
——唐楚臣《广汉三星堆文化探秘》
材料三?不同学科的交互影响……产生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理论争鸣,而这些又丰富了整个的考古学讨论。
——[英]约翰逊《考古学理论导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青铜立人和一般小铜人的身份,并说明青铜树的象征意义。(6分)
(2)材料一、二分别属于何种学科的资料?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多学科材料的综合运用对于破解三星堆历史之谜带来的积极影响。(4分)


参考答案:
(1)青铜立人:巫师;蜀王(或国王、酋长、群族之长)。
小铜人:神兵神将(或地位低微的人,如俘虏、罪犯、仆役)。
青铜树:具有复合特征的神树;扶桑是生长于日出地方的神树;若木是生长于日落之处的神树;建木是通天神树。(或图腾树;擎天树即天梯;敬天神、求吉祥的神树)
(2)资料:材料一:考古材料;材料二:民族学(或民俗学、人类学)材料。
影响:丰富了历史信息;产生了新的研究思路。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问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青铜立人像象征当时蜀人的群巫之长,也可能就是某一代蜀王的形象”来概括“青铜立人”的身份;依据材料二中“是随同傩神出现的神兵神将。”信息概括“小铜人”的身份;第二小问从青铜树具有复合特征的神树等角度分析作答,可联系到扶桑、若木、建木以及图腾树等并分析象征意义。
第(2)中属于史料判断题目,史料分为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材料一是考古挖掘显然是第一手史料,而材料二是从民族学角度研究历史属于二手史料;第二小问史料影响可以从研究历史的价值和视角以及对历史信息丰富等角度思考作答。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86年,三星堆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的发现,上千件稀世之宝赫然显世,轰动了世界,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下面是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人像。





材料二 根据中国科学院对三星堆出土文物所作C14测定,将三星堆文化的历史年代定位于公元前3200年,这是一个早于中原黄河流域夏代、商代、周代的另一个中国古代伟大文明。可以说,三星堆的发现,对于史学界是真正具有颠覆性作用的。
——中国网2008年5月22日
材料三 伟大的文明就应该有点神秘,中国文化记录过于清晰,幸好有个三星堆……成都是中国文化的丰盈的偏仓。
——余秋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三件青铜人像具有怎样共同典型的面目特征?你认为这与史书对哪一位古蜀国王的描绘相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所说的“三星堆的发现,对于史学界是真正具有颠覆性作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否赞同余秋雨关于“成都是中国文化的丰盈的偏仓”的观点?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纵目,即眼球突出或直目斜眼;蚕丛。
(2)三星堆的发现使我们不得不重新认识中国的社会发展史、冶金史、畜牧农耕史、艺术史等。许多约定俗成的观念都有待改变。
(3)赞同说:古蜀文明尽管有光辉耀眼的青铜文明,但与中原文化相比,有较大差别,古代巴蜀地区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地方,与中原文明没有关联或很少有交往。(在中华文明的主流脉络中很难看出古蜀文明痕迹)
反对说:三星堆遗址证明,它同样是中国的青铜文明,甚至是更早的中原黄河流域的文明,证明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或证明了长江流域地区存在过不亚于黄河流域地区的古文明)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在一首诗中写到:“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郭沫若笔下的“安阳”是
[?]
A、夏都城
B、商都城
C、关中地区
D、秦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传统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侧重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但现行的历史教育,把百姓的衣食住行等内容纳入了研究的范畴。这一视角的转换体现了
A.文明史观
B.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
D.革命史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而人们的日常生活更能直接反映历史的客观发展历程,这是关注民生,关注大众在史学研究上的反映。故选B。
考点:史学理论·史观(社会史观)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唐初编定的《隋书·经籍志》,确立了中国古代四部分类著录图书的原则,汉代的乐府民歌应著录于
A.经部
B.史部
C.子部
D.集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史学常识。中国古代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著录图书,经部收录儒家“十三经”及相关著作,如《周易》、《尚书》、《周礼》等;史部收录各类史书,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类书、释道宗教等著作,如《老子》、《墨子》、《庄子》、《荀子》等;集部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如《楚辞》、《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等。本题汉代的乐府民歌应著录于集部,选D项。


本题难度:困难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