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牛顿、爱因斯坦》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六)

时间:2019-06-26 10:23:1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拥有的破坏性武器使地球上不存在任何一块可以免于突然性的总毁灭的地方。逃脱这一命运的惟一希望在于通过超国家的方式来确保和平。必须创建一个能够通过司法仲裁解决国家间冲突的世界政府。这个政府必须建立在所有政府与国家都一致同意的含义明确的宪章基础上,并由该宪章赋予其对进攻性武器的惟一处置权。
――《迈向一个世界政府》节选自爱因斯坦致希伯莱大学的信(1946.3)
材料二?参加第二届联合国大会的五十五国政府的代表无疑会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最近两年之中――从取得对轴心国势力的胜利开始――在阻止战争方面,或是在就控制原子能以及在为重建遭受毁坏地区进行经济合作达成协议的方面,都没有取得明显的进展。
联合国不应因这些而受到谴责。任何一个国际组织所具有的力量都不会比宪章赋予它的势力更强大,也不会比它的成员国对它所希望的更强大。事实上,只要世界各国人民和政府意识到联合国仅仅是达到最终目标――确立为保持和平而被赋予充分的立法权和行政权的超国家的权威――的过渡组织,联合国就是一个极其重要和有用的机构了。
――节选自爱因斯坦《致联合国大会的公开信》(1947)
请回答:(1)依据材料,概括爱因斯坦的对当时世界形势的认识及解决办法。(9分)
(2)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爱因斯坦的认识。(6分)


参考答案:⑴形势:世界面临(破坏性)核武器的威胁;(3分) 当时的联合国不具备实现国际安全的军事力量与法律基础;(3分) 办法:在联合国框架基础上,建立一个世界政府。(或由联合国过渡到世界政府)(3分)
⑵是一位反战和平的倡导者;(3分)是一位敏锐的、持批评态度的观察者;关注时事并提出积极构想。(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列科技成就哪些是牛顿取得的(?)
①二项式定理 ②《关于光和色的新理论》③波动说?④《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牛顿是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①②④
是其成就的代表,而③是现代物理学的成就,牛顿没有涉及,故答案选D项。
点评:中世纪时期,西方的自然科学长期遭受教会的压迫,发展缓慢,进入近代以后,伴随文艺复兴运动,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解放,科学实验得到了提倡,西方的自然科学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最终成为推动工业革命发展的强大力量。而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则是西方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凯恩斯1942年在英国皇家学会俱乐部发表演说,认为牛顿既是一个科学巨匠,也是一个醉心神学和炼金术的人。此评价说明
①牛顿为科学而奋斗的品质?
②牛顿不仅只是一个科学家
③牛顿信仰宗教?
④牛顿已从一个科学家转变为一个宗教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牛顿既是一个科学巨匠,也是一个醉心神学和炼金术的人”说明了牛顿在科学方面的成就,也说明了牛顿后期沉迷宗教,但不能说明由科学家已经转变为宗教狂。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自然科学的发展经历了由古代科学向近代科学的转变过程。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是基于他(?)

A.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强调严密逻辑体系
B.研究行星运动取得重大成果
C.用数学方法和逻辑体系描述宇宙运动
D.对宇宙的认识动摇宗教神学的基础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近代科学的基本特征是: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强调严密逻辑体系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17世纪牛顿力学体系产生的诸原因中,不包括
A.资本主义生产的迅速发展对力学提出了迫切要求
B.牛顿个人具有的伟大天才和所作出的巨大努力
C.伽利略、开普勒等人的研究已有相当厚实的基础
D.同时代的众多著名科学家协同一致的通力合作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是一道逆向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史实再现,分析问题和逆向思维的能力,用逆推法(或称正向思维法),即沿着与题干相反方向进行推理,也就是删除题干“否定词”后变肯定,然后进行分析从而找到正确答案。A、B、C三项都是牛顿力学体系产生的原因,但不符合题意,所以选D。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