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毛泽东思想》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三)

时间:2019-06-26 10:20:4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毛泽东认为,要实现无产阶级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关键在解决好占中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所采取的下列措施中,能够体现毛泽东这一思想的是(?)
A.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对农业进行改造
B.在农村开展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
C.发起人民公社化运动,提高土地公有化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生产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强调要想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必须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此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采取在农村开展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策略以解决上述问题,答案选B,A C D三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采取的政策和措施,不符合题中时间要求。
点评:高考对毛泽东思想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几个知识点上,这也是毛泽东思想中最具闪光性的地方,同时也是毛泽东将马列主义应用中国实践的具体表现,对此必须牢记和加以深刻体会。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下列红色旅游景点最能见证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的是

[? ]


A、毛泽东故居
B、瑞金苏维埃旧址
C、延安窑洞
D、遵义会议会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列著作,可以反映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程。其先后顺序是(?)
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②《新民主主义论》
③《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④《论十大关系》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写作于井冈山斗争时期;②《新民主主义论》写作于1945年,抗战即将胜利之时;③《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于1957年;④《论十大关系》发表于1956年4月.故此题应选D项
点评:对于毛泽东这一历史人物,要注意从以下方面把握,了解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贡献,认识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精神。一般命题集中在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过程上。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曾出现了许多方针和口号。下列方针或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③“三个代表”?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④②①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1978年提出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土地革命时期提出的;“三个代表”是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1983年提出的。所以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或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国革命必须走中心城市武装暴动的道 路
B.工农武装割据正确革命道路尚未被全党认可
C.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仍处于高潮
D.中共没有找到一条正确革命道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关键句是:“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认为工作重点在城市,革命力量是工人阶级,革命道路是城市包围乡村,由此可知,共产党内部关于革命力量和革命道路存在分歧,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已形成,但并未被全党认可,存在分歧。A项仅是题干中反映的观点之一,与题意不符;C、D项说法错误。B项最准确。
点评:本题为是最佳选择题。考查近中国民主革命相关知识,能力考查则通过材料分析并获取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形成正确的观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这一理论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武装起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相结合。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