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9-06-26 10:18:4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表中列举的史实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表中的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史 实
推?论
选 项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
世界不同民族开始了广泛的政治文化交流
A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市场初步形成
世界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达成一致
B
二战后,支撑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建立
消除了贸易壁垒,遏制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C
20世纪90年代,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形成
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
D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理解。早在古代,中国的丝绸之路就使亚非欧各国已经有了联系,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与美洲开始有了联系,世界由分散状态开始形成一个整体,故A项错误。B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并非指的是各地的生活方式一致,而是指的经济交往的增强;C项错误,三大支柱是有利于战后美国在世界经济事务中的支配地位的。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等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推动经济全球化,也加强了国家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故D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史学大师陈寅恪说:“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作者认为,研究历史应当
A.尊重史实
B.集思广益
C.一分为二
D.设身处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作者认为研究历史应该“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即设身处地,将历史人物及其学说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评价,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中央公布总路线,跳上快马坐火箭,新的记录纷纷传,报喜锣鼓敲破天,原子时代搞建设,一天等于二十年。”这段文字所反映的时代应该是
A.建国后经济恢复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革”时期
D.“一五”计划时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总路线”“ 一天等于二十年”可知是在1958年时期的大跃进运动中,所以正确的是B,CDA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4分)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这60年就是一部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不断提高自身执政能力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1)请结合所学知识,中共和人民政府为完成“更伟大”“更艰苦”的任务, 1952年前在经济、对外政策两方面采取了哪些重大对策 ?(2分?要求:经济、对外政策方面各答出一项即可)
(2)1953年以后,中共和人民政府充分地展示了执政能力了。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在1954、1955年这两年新中国在民主政治制度和外交两方面探索上所取得的建设成就。(5分)
材料二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我们党是一个勇于追求真理、修正错误,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党。在半个多世纪的执政实践中,党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个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成功经验,也有过失误的教训。
(3)请指出中国共产党在60年的执政实践中最严重的失误是什么?(1分)
(4)自1978年以来中共和人民政府全面实行的改革开放改变了许许多多中国人一生的前途和命运,也改变了我们这个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请结合中共和人民政府在国家统一和经济体制两方面的革命性设想来评价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变化。(5分)
(5)从中共和人民政府的执政实践得失中分析这给我们提供怎样的启示?(1分 要求:答出一项即可)


参考答案:
(1)对策:经济: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积极恢复国民经济;(1分)外交:实行“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等一系列外交方针。(1分,答一项即给分)
(2)①民主政治建设:召开一届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分)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分)②外交活动: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1分)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亚非)会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分,答一项即给分)
(3)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运动。(1分)
(4)国家统一: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1分)实现了港澳的回归,(1分)加快了解决台湾问题方面的推进。(1分,意思相同即可);经济体制: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分)加快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的建设步伐,提升了人民的生活质量。(1分)
(5)启示:制订政策必须结合国情,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不断地与时惧进;(1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课本的基础知识,考查了新中国成立后在不同阶段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发展概况。第一问考查了建国初在经济和外交方面的措施。第二问考查了建国初的政治建设的措施。第三问考查了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浩劫的文化大革命。第四问考查了新时期我国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和国家统一的政策。第五问通过考查新中国的发展历程进而得出重要启示,为我国进一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借鉴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图中的三人从右至左分别是老子、释迦牟尼、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正在辩经论道。画面中,释氏坐干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此图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体现了古代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
B.此三人不是同一时代,不可能同时出现
C.儒、释、道三家主张各异,冲突激烈
D.主要反映了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