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06-26 10:16:1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2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根据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并分析原因,,比较其经济大背景的不同之处。(12分)


参考答案:
(1)1963~196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最高,原因是国家调整了农业政策,政变了大跃进给农业带来的困难局面。(4分) 1981~198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大幅度提高,原因是国家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4分)
(2) 1963-1965年是计划经济体制。(2分)1981-1981年是经济体制改革。(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早于资产阶级,其决定性的因素是
A.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B.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自然经济的解体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
D.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中国无产阶级早于资产阶级产生于外资企业中,这是由国情决定的,深深打上来半殖民地烙印。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6分市场经济史现代经济的发展模式,各国在不同时期面临着不同的问题。
材料二? 受国民革命运动的影响,从1928至1930年,国民政府从外国列强手中收回了自《南京条约》签订就丧失了的关税自主权,以国定关税代替协定关税。新税则提高了进口税率,从3.8%提高到29.7%,增加了财政收入。减少了外国货品输入,贸易逆差额由1931年入超1.78亿美元,到1936年降为0.7亿美元。国定关税对一些大宗出口物品予以减免税,从而鼓励了出口,发展国内工业所必需的原料、设备,减轻其进口税。国内工业之须发展者,政府则尽量保护之,使不受外货竞争之影响。
——摘编自虞宝棠编著《国民政府和国民经济》
材料三? 恢复关税自主,其结果对中国人自办的工业的利益很有限。南京(政府)对关税收入的需求和日本的压力,一贯地阻挠着保护关税的真正作用,从1928年到1934年经常改变的关税税率,事实上是一种促使中国工业不能稳定的破坏性因素。
——[美]小科布尔《江浙财阀与国民政府》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对国民政府收回关税自主权的认识。(8分)


参考答案:关税自主是国民革命运动的成果;(1分)收回了一部分近代以来丧失的主权。(1分)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1分) 缩小了贸易逆差。(1分)保护民族工业发展。(1分)但是由于国民政府的政策和帝国主义的干预,(2分)它的实际作用有限。(1分)


本题解析:有材料可知“受国民革命运动的影响”可知“关税自主是国民革命运动的成果”,“国民政府从外国列强手中收回了自《南京条约》签订就丧失了的关税自主权,以国定关税代替协定关税”可知收回了一部分近代以来丧失的主权;“提高了进口税率”可知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贸易逆差额由1931年入超1.78亿美元,到1936年降为0.7亿美元”可知缩小了贸易逆差;“国内工业之须发展者,政府则尽量保护之”可知保护民族工业发展;恢复关税自主,其结果对中国人自办的工业的利益很有限。可知他的实际作用有限。再结合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可一想到外来侵略还有很打阻碍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某村庄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经常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孙:“施恩图报非君子,恩将仇报是小人”“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为人处事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得饶人处且饶人”“浪费会遭到报应”。你认为老人的言论反映出他继承了中国哪些传统思想?(?)
①儒家?②道家?③墨家?④法家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施恩图报非君子,恩将仇报是小人”“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体现了儒家“仁”的思想;“为人处事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体现了道家“顺其自然、清静无为”的思想;“浪费会遭到报应”体现了墨家崇尚节俭的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839年,林则徐写了一封致大不列颠女王维多利亚的信。虽然这封信没有送出,但是它表明了中国政府的立场和态度,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史料。以下为这封信的摘录,阅读后回答问题(8分)
“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
——选自《新全球史》(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
问题:(1)通过林则徐的这封信,你能提取怎样的历史信息?
(2)假如维多利亚女王收到了这封信,女王能满足林则徐的要求吗?为什么?
(3)当时中英两国的“宪典”是怎样制订的?


参考答案:
(1)清政府闭关锁国,虚骄自大;禁止鸦片输入,维护国家利益;中国是文明礼仪之邦等;
(2)不能;原因:英国国力强大,不会理会;英国正准备寻机向中国开战,开拓市场; 当时英国为君主立宪制,女王并无实权。
(3)英国是通过议会制订;而中国根据皇帝旨意制订。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