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6 10:14:53
1、判断题 ?
问:(14分)
(1)请将这三幅图按所反映之史实的时间先后排序(只写图的编号并用逗号隔开)(3分)
(2)以上三幅图各自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3分)
(3)任选一上述重大事件,概述其原因、经过、结果与影响(8分)
参考答案:(1)2,1,3?(各1分)
(2)图1:美国独立战争; 图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图3:法国大革命(各1分)
(3)原因(2分),经过(3分),结果(1分),影响(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变化,(4分)并分析发生每次变化的主要原因。(2分)
材料二?我国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我国经济总量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变化简表
材料四?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
(2)依据材料二、三、四,概括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特点.(4分)
(3)我国全面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任重道远,试说明理由.(4分)
参考答案:(1)变化:1952—1956 年:由私有经济占优势变为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计划经济体制 开始形成;(2分)1978—2006 年:由单一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
原因:1952—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1分)1978—2006年: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1分)
(2)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联系日益密切;经济总量明显增加,世界地位日益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含量不断提升。(每点1分,共4分)
(3)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偏低;低端产品所占比重较大;单位GDP耗能偏高;经济管理体制有待优化;国际经济发展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劳动力资源优势弱化;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科技发展水平不高。(4分。每点1分,答出其中4点即得满分。)
本题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变化及原因的理解。解题抓住两个关键点:一是两个时间段:1952—1956 年、1978—2006 年,二是所有制变化,结合所学史实分析具体原因,第一次主要是三大改造的结果,第二次主要是改革开放,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第(2)问,解题关键是结合所学对图片反映的解读,图二主要反映了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图三主要供经济总量增加、国际贸易往来频繁,图四体现单位GDP耗能降低,说明经济管理水平和技术不断提高;第(3)问,具体考查综合分析归纳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结合前两问,由我国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出发归纳,比如第三产业的比重偏低、单位GDP耗能相对较高等方面回答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1 226名代表,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普选产生的,故此次大会又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这次“真正的人民大会”的主要功绩是
A.人民代表由海选产生,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
B.规定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开始成为国家主人
C.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人民有了行使政治权力的唯一机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依据所学知识,1954年的一届人大的主要功绩是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故选C。A、B、D三项都不属于一届人大的功绩。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
国别 年份 | 美国 | 英国 | 德国 | 法国 | 意大利 | 日本 |
1937年 | 41.4 | 12.5 | 9 | 6 | 3 | 4.8 |
1948年 | 56.4 | 11.7 | 4.3 | 4.1 | 2.1 | 1.5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显示的是工业生产的比重,是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所占的时间比重不多了,而②③④表述都对,就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相对论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这主要受这一理论的哪一重要观点的影响
A 光速是不变的
B 时间、空间、运动、质量都是相对的
C 改变物质的质量能产生巨大的能量
D 光是一种量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相对论认为时间、空间、运动、质量都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相对的,这位人们提供了辩证的看待世界的途径。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