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6-26 10:14:5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关于世界贸易组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它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
B.它采取完全协商一致的方式作出决策
C.它消除了国际贸易中的强权政治
D.它对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给予足够的重视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世界贸易组织不可能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强权政治,所以C项是错误的。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列运动中,违背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这一客观规律的是(  )
A.三大改造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大跃进”
D.“文化大革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内容进行是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的,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史实证明了这个问题。C项内容不是生产关系,它只是工业生产上的速度问题,所以排除C项。D项是政治的问题,不是经济问题,故答案选择B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中国近代化是指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据此指出20世纪初中国近代化的最大成果是? (? )
A.机器工业的出现
B.民族工业的发展
C.民主政体的建立
D.传统观念的转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理解“近代化”的概念,注意时间“20世纪初”,这是解答本题的两个关键。本题的四个选项都是近代化的表现,但是在20世纪初这一特定的时问范围内,最大成果应该是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专制统治,建立民主政体。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史记·商君列传》中关于商鞅说服秦孝公变法记载:“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其中关于“帝道、王道、霸道”对应的思想分别是?
A.法家思想、道家思想、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儒家思想、法家思想
C.墨家思想、法家思想、道家思想
D.儒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基础知识。帝道:用恩信以德行世,民有贤德,动之以理,晓之以情,民重礼节,当时时以道德端正己行。王道:用公正,以功率民,高一步入帝故有帝王霸三象。霸道:用智、以力。赏罚必信,法令显明,以力率民,民亦以力归之,故霸有王霸匪三象。再结合材料信息,可知选择B.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31.(14分)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自主,站起来的中国人以平等的身份登上世界舞台,逐步走向外交的辉煌。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据图1,中印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确立的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该原则的确立有什么意义?(4分)
小题2:据图2,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什么方针打破了会议僵局,推动会议圆满成功?(2分)
小题3:据图3,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什么重要意义?(4分)
小题4:据图4,尼克松访华对于中美两国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1)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出具体内容也可;2分)②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2分)
(2)“求同存异”的方针。(2分)
(3)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此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4分)
(4)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或:中美两国在历经多年的对抗与冲突后,重新走到了合作的起点。)(4分)


本题解析:(1)图1反映了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时,同印度总理尼赫鲁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要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在国际上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2)图2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促使会议成功,加强中国同亚非各国联系。
(3)图3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其意义可以从对中国、对世界两个方面作答。
(4)图4反映了尼克松访华,毛泽东主席会见尼克松,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点评:本题还可以延伸考察新中国三个时期的外交政策:
20世纪50年代: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20世纪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
改革开放后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