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6 10:11:06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地主对于农民的穷凶极恶的压榨和奴役,引起农民不断地骚动。国内各阶级、阶层都行动起来参加或支持农民的骚动。据统计,1801 年至1810 年的10 年间,农民骚动83 次;1811 年至1820 年的10 年间,农民骚动124 次;1821 年到1830 年的10 年间,农民骚动则达到了156 次;1831 年到1840 年的10 年间,农民骚动143 次,这较上个10 年虽有所减少,但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缓和,只不过是一种短暂的平静。1841 年到1850 年的10 年间,农民骚动达到351 次,而在接下来的10 年间,农民骚动则超过591 次。农民骚动的增加,意味着社会的动荡不安,严重威胁着农奴制度的政治、经济基础。
材料二 俄国“首要的、必要的、刻不容缓的步骤”是“把农民从地主的压迫下解放出来!把纳税者从严刑毒打中解放出来!”
材料三 自上而下的废除农奴制比坐等它被自下而上地废除要好得多
材料四 19 世纪60 ~70 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出自《改革与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
材料五 1861 年改革后出现了两种土地所有制,即获得解放的农民以赎买的方式获得的小块土地和贵族地主继续保留大量的私有土地。农村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很大优势。1877 ~1878 年欧俄部分的9 150 万俄亩的私有土地中,有7 300 万俄亩属于封建地主,占了80% 。部分劳动力仍被束缚在封建经济活动中,依靠封建地租进行生产。农民在改革中得到的土地,按1861 年的土地市价计算仅值5 亿多卢布,但到1905 年为止,农民共付出20 亿卢布赎金。农民虽付出了高昂的赎金,但得到的土地比改革前少了,质量也更差了。改革前地主和农民公用的水塘、牧场及森林也都归地主所有。由于土地的减少,农民在经济上更加不能自立,他们不得不向地主租地。这样,获得“解放”的农民又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封建工役制盛行,佃农除了以一半收成作为地租交给地主外,还要用自己的(或借来的)马匹和农具无偿地为地主服劳役。与此同时,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俄国的迅速崛起,又使大批农民走向破产,沦为无产者。农村中,资本主义和农奴制残余紧密结合,广大农民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和剥削。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三,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四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有何进步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五反映了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俄国社会矛盾尖锐,自下而上的革命随时都有爆发的可能。
(2)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利益。
(3)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其近代化发展历程。
(4)改革具有欺骗性、不彻底性、掠夺性的特点。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叶卡特琳娜二世颁布的1775年郡制法令有关于设立一些新法院的内容。高级?地方法院和低级地方法院是专门为贵族而设立的审判机构。高级地方法院是初级地方法院?的第二审级。初级地方法院的职责相当广泛,不仅管辖司法,还管辖行政事务。
------张寿民《俄罗斯法律发展史》
材料二?农民有权控告、辩护、起诉;民事案件,农民可以亲自或经代理人打官司,刑事案件农民可以提出控告,可以亲自或经代理人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没有法庭判决或政府及社会当局的法令,不得对农民进行任何惩罚;……在乡尚未组织起来和乡法庭尚未成立之前。由地主监督自己领地上的秩序,他们有审判和执行判决之权。
------《1861年2月19日宣言》
材料三? 1864年11月20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新的《司法章程》。新章程确立了资产阶级司法制度的原则:无等级审判、原告和被告双方律师进行公开辩论,实行审判的公开性,法官的独立性。废除旧的等级法院,代之以公开的独立于行政的和有陪审员的审判制度。法官和陪审员由各等级选举产生。司法改革被认为是19世纪60、70年代最激进的一项改革。但农村还保存着按习惯法进行审判的乡法院,乡法院掌握在地主手里,继续对农民实行体刑。
------刘祖熙《改革和革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1861年改革前俄国司法制度的主要弊端。(4分)
(2)据材料二,归纳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了哪些权利。这些权利的获得说明了什么?(6分)
(3)材料三与材料一、二比较,俄国的司法改革又有哪些进步?但仍存在怎样的问题?(6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俄国司法改革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1)弊端;法院专门为贵族设立;司法权和行政权不分。(4分)
(2)权利:有控告、辩护、起诉的权利;获得了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4分)
说明:农奴获得了公民权。(2分)
(3)进步:司法权和行政权分开;司法更加平等、公开。(4分)
问题:农村地区司法权仍掌握在地主手中。(2分)
(4)认识:一方面提高了农民的地位,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另一方面维护贵族的利益,改革不彻底。(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俄国l861年改革和日本明冶维新是世界近代史上的两次重大改革,都促进了本国近代化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材料二
(1)如果说材料一的叙述是真的,那么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l9世纪后半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通过材料二你获得了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
(3)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分别为两国的近代政治制度建设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4)俄日两国都通过改革方式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这种方式对两国国内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
(1)原因:俄国通过186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农民在获得自由的同时,还获得了一块份地。
(2)信息:日本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
(3)俄国:建立了近代司法体系(改革了封建司法制度);建立了地方自治机构(推行了地方自治改革)。
日本:废除了封建等级制度(取消了等级身分制和武士阶级的特权);确立了日本近代天皇制(颁布了宪法,采取了君主立宪制)。
(4)影响:两国改革不彻底.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资产阶级民主化还需一个较长时间的过程才能实现。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俄日两国的改革。结合两国改革的基本内容,来认识改革对于两国走上近代化道路的作用,同时结合两国的基本国情和改革的背景来理解改革的局限性。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以下事件中,改变了社会性质的有
①商鞅变法?②王安石变法?③穆罕默德·阿里改革?④1861年改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商鞅变法改变了社会性质,由奴隶制转变为封建制,①正确;王安石变法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并没有改变社会性质,而且结束是失败的,②不符合题意;阿里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强兵,但并没有改变社会性质,③不符合题意;1861年改革后,沙皇专制统治的阶级基础扩大了,沙皇专制政权逐渐成为俄国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④符合题意。故正确选项为C项。
考点:综合考查中外重大改革的共同点
点评:俄国1861年改革。从内容上看,19世纪中期俄国的农奴制状况、工业革命的发展、改革派知识分子的思想和影响、克里米亚战争的影响、“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和评价以及改革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表现、政治改革的主要内容和评价等都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同时注意纵向联系的考查,如与俄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其他的重要改革对比考查;横向联系的考查,如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改革对比考查。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用比较的眼光看待俄国和中国的近代化改革,感受多元的文化和别样的传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连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砍掉。”
——《苏联史》
材料二?(19世纪中期)俄国人口中的大多数是依附于主人的农奴,它类似美洲的奴隶制,因为农奴是被“占有的”,可以买卖,还可以在农业以外的工作上役使。1861年,俄国颁布了《解放法令》。之后,一位热心的官员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3分)产生这种矛盾心理的原因是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官员谈话内容的看法。(9分)
参考答案:
(1)矛盾:既要给农民土地,又不能彻底解放农民;既要防止农民暴动,又要维护专制统治。(3分)
原因:由亚历山大二世的阶级属性和被迫而改革决定的。(3分)
(2)看法:谈话内容并不完全符合史实。(3分)1861年改革,俄国废除了农奴制,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但却因赎买土地背负着沉重的债务,并受到村社的束缚。(6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目的的认识。回答 第一问时要紧扣材料,如材料“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砍掉”表明了其矛盾心理。分析原因要注意改革的性质、阶级利益等方面回答。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内容的分析评价能力。回答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要梳理改革的内容,尤其是农民获得的利益和农民所受到的剥削。主要从两个方面即政治、经济上分析农民在改革前后的变化,分析其看法。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