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9-06-26 10:08:0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据统计,我国的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学生从40年代后期占在校学生总数的20%上升到1952年的35%,到1953年主修工程、科学、医药及农业的学生达到学生总数的63%。这些变化表明,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
A.初步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B.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办学
C.贯彻了“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
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我国学习专业技术学生数从40年代后期到1953年出现大幅度的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国家经济恢复和建设急需大量具有的专业技术人才,所以D项理解符合题意;到1965年中国教育业初步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B项的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办学,是为了改变旧教育的性质,与题意无关;C项的贯彻了“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出现在改革开放后,不符合史实;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在编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说的台词应当是
A.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儒家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是孔子的言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是宋代陆九渊的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的言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是荀子的言论。因此答案为C。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工业革命在各生产部门开展的先后顺序是(  )
①棉纺织业 ②动力业 ③采煤冶金业 ④交通运输业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②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做组合选择题可采用淘汰法、选基法、首尾结合法。首先,选定一个应排在最前面的或一个应排在最后面的答案为基点;然后依此顺藤摸瓜,选出答案。当然,亦可采用直接选择法。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礼崩乐坏社会的大动荡
B.封建经济的大发展
C.地主阶级的推动下社会的大变革
D.众多思想家的努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有: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出现。根本原因往往从经济基础方面考虑,故选B。
点评: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主要包括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等学派,还可以从材料切入,考查其他学派的思想主张。如道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法家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主张依法治国等。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上海曾有个资本家说:“现在搞厂容易了,过去要和杜月笙、流氓、警察打招呼,现在不同了,销售有百货公司,配料有轻工业部,贷款有人民银行,还有党、团、工会搞增产节约,我们好做事了。”这反映当时
①资本家的经营被纳入国家资本主义?②资本家已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③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在加强?④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尚未完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提供了一则材料,解题时首先要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例如“人民银行”、“增产节约”等,由此判断其时间应该在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前。②出现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