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五)

时间:2019-06-26 09:53:0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55年亚非会议最后公报中指出:“一切国家都应有权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自由选择它们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和它们自己的生活方式。”与此材料切合的主张是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不结盟
D.互不干涉内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公报指出:一切国家都有权自由选择它们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和它们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受外来的干涉,这与选项中的“互不干涉内政”相一致,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建国初期,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资产阶级所采取的措施或制度有
①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②严厉打击不法资本家的行为③保护私营工商业的合法经营,促进工商业的发展④引导私营工商业进行公私合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官僚资本主义经济”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两者的区别,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是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对外投靠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所特有的经济形式,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着原则上的区别。建国后人民政府对官僚资本实行没收,对民族资本则采取保护其合法经营的同时打击不法资本家的非法行为,即展开合理调整工商业和“五反”运动,之后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引导私营工商业进行公私合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通过以上分析可排除①,②③④三项均为正确的叙述。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在宗法观念盛行的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如“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却在《百家姓》中排第一,从根本上说明了
A.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
B.分封制和宗法制盛行
C.《百家姓》得到普遍认可
D.封建等级制度森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人们称1972年尼克松访华为“改变世界的七天”,主要原因是
A.打开了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B.美国长期实行的孤立政策破产
C.中美人民有改善两国关系的要求
D.为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奠定基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美国长期实行的孤立政策破产是指的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排除B,D包含A,C是尼克松访华的原因之一。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5分)?国庆大阅兵是中华民族逐步崛起并走向现代化艰难历程的阶段总结和历史见证。阅渎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1984年国庆35周年盛大阅兵,是新中国结束了长达十年的灰暗岁月后举行的第一次国庆大阅兵。参加游行的100万各族群众欢欣鼓舞地展示着自己的工作成果和丰收果实,也将中国5年来的巨大变化展现在世界面前。游行队伍中打出的“小平,您好”的横幅则充分表达了人民的心声。
(1)“小平,您好”表达了人民群众怎样的心声?(2分)结合史实分析这一“心声”产生的原因。(6分)
(2)2009年10月1日,中国将举行60周年国庆大阅兵。假如你要参加阅兵典礼后的群众游行方队,请你为这个方队的展示主题提两个建议。(3分)


参考答案:】
(1)心声:对领袖的尊敬爱戴,对改革开放的拥护。(2分)原因:领导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主持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的国策;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一国两制方针,推进祖国统一大业。(6分,答出其中三点就得满分。)
(2)可从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教、外交等方面任选几个角度进行设计。(3分,答出一点即可得2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如:展示“神舟”飞船的模型、高举“坚持邓小平理论”的标语等)


本题解析:
本题立意新颖,以国庆阅兵为切入点,选取了新中国几个典型的时期和阶段,分别是1949年、1959年、1984年、和2009年即将举行的阅兵,分别设问了中国共产党是怎样领导人们进行革命的、以及20世纪50年代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曲折道路和影响、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取得的成就,最后一问是开放性试题,让学生自主立意方队主题,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性的培养。此题是非常好的一道综合性试题,既体现了热点又注重基础和能力的培养。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