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6 09:43:12
1、判断题 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4周年,某校排演反映新中国成立初期革命和建设的剧目,以下情节不可能出现在剧中的是
A.农民参加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B.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20世纪50年代赴西藏自治区从事援助工作
D.当选政协委员,参政议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建国初期1950--1952年之间进行的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A符合;抗美援朝时间为1950-1953年B符合题意;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是在1949年,D符合题意;西藏自治区成立的时间为1965年,所以50年代不可能从事援助工作,因此选项为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梁启超指出:“研究儒家哲学,就是研究中国文化……是若把儒家抽去,中国文化恐怕没有多少东西了。”下列各项符合儒家思想主张的是
A.“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
B.“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C.“民道弊而所重易也,世事变而行道异也。”
D.“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材料中梁启超的观点是儒家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应该肯定而不应该否定。并题目问是符合儒家思想主张的是?B是道家思想,认为礼是忠信不足的产物,是祸乱的源头;C是商鞅的法家思想,主张变革;D是墨子的观点;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予之定名‘中华民国’者,盖欲于革命之际,在破坏时则行军政,在建设时则行训政,所谓训政者,即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权也。有训政为过渡时期,则人民无程度不足之忧也。”“除宪法上规定五权分立外,最要的就是县治,行使直接民权。”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1928年10月3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会议通过《训政纲领》,内容包括:“依照总理建国大纲所定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应训练国民逐渐行使,以立宪政之基础……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付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以立宪政时期民选政府之基础。”
——摘编自《中华民国法规辑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英美宪政思想的异同。(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孙中山的训政思想与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8分)
参考答案:
(1)同:反对专制;主权在民;权力制衡。(3分)
异:英美为三权分立,孙中山主张“五权分立”(五权宪法);孙中山强调直接民权,分阶段实现宪政。(4分)
(2)孙中山训政思想的实质是主权在民,反映了当时的中国社会政治状况,其目标是实现直接民权;国民党长期施行“训政”,其实质是独裁统治,违背了孙中山的训政思想。(8分)
本题解析:
(1)该问考查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英美宪政思想都反对专制;强调主权在民;都主张实行权力的制衡。不同之处在于孙中山提出“五权分立”,取代西方的三权分立;主张“行使直接民权”, 分阶段实现宪政。
(2)孙中山的训政思想与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有着本质的区别:孙中山的训政思想强调主权在民;主张实行权力的制衡。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将“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付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其实质是实行独裁统治。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某通电摘录:“天祸中国,元首谋逆,蔑弃《约法》,背食誓言,拂逆舆情,自为帝制……要求惩治罪魁,以谢天下。”通电所指的斗争是
A.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
C.护法运动
D.二次护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图反映了我国自1、949年到l960年粮食产量变化情况,其中导致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一五”计划的实施? 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冲击 ③“左”倾错误的危害④中苏关系的恶化⑤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④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