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6 09:27:06
1、判断题 2011年中国迎来了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未来五年,中国的目标是从经济大国成长为经济强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下列关于在华跨国公司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促进中国经济更快地融入全球化
B.有利于促进中国就业
C.有利于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市场
D.不利于世界贸易组织在中国的工作
2、判断题 (16分)对外贸易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所呈现出了鲜明的特点,包括贸易在内的国内和国际和平是人类追求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2——1931年中日贸易的性质与比重(百分比)
(1)据表格内容指出中日贸易所呈现出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对两国的经济产生的主要影响。(8分)
材料二?挪威政治学家加尔通强调,由社会结构造成的没有具体“犯罪者”的暴力,也是对世界和平的潜在威胁,包括疾病、饥饿、贫穷、污染等等。只有消除了社会的各种不平等,才能获得积极和平,而积极和平就是以平等、协调、合作、一体化为基础的。
——陈仲丹《关于和平学,你该了解得更多》
(2)结合史实从国内、国际两方面加以论证如何获得“积极和平”。(8分)
(要求:史论结合;论述成文:80字左右).
3、判断题 (1)毁路口号 中国近代史上,义和团民众曾经张贴“掀铁道,拔电杆,旋再毁坏大轮船”的揭帖。
(2)“马拉火车” 1878年,美国一公司获得唐山煤矿开采权,报请修筑唐山至北塘之间的运煤铁路,遭到清政府多数官员强烈反对。两年后,唐山至胥各庄之间9千米长的铁路以不用机车牵引为条件获准兴建。由于不允许用机车牵引,只好用马拉,被讥讽为“马车铁路”。
(3)中国进口第一辆奔驰轿车 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牌轿车。不料,慈禧仅试坐一次便将其“打入冷宫”弃置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但坐在慈禧的前面,而且还和她“平起平坐”,有伤“体制”,最终被闲置起来。
请回答:
西方列强在中国修建铁路的目的是什么?义和团的口号与清政府拆毁淞沪铁路在性质上有何区别?你怎样理解“昨天”发生的这些故事?(10分)
4、判断题 《朱子语类》:“格物须是到处求,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辩之,皆格物之谓也。若只求诸己,亦恐有见错处,不可执一。”上述材料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
A.“知行合一”
B.“发明本心”
C.“格物致知”
D.“存天理,灭人欲”
5、判断题 下列是对20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情况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年份/比重 | 国营经济 | 合作社经济 | 公私合营经济 | 资本主义经济 | 个体经济 |
1952年 | 19.1% | 1.5% | 0.7% | 6.9% | 71.8% |
1956年 | 32.2% | 53.49% | 7.3% | 0 | 7.1% |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