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十)

时间:2019-06-26 09:23:5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表是美国、欧共体和日本的国民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表(单位:亿美元)对表中数据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福利政策的实施减缓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步伐
B.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美、日、欧三足鼎立之势
C.表中的经济现象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D.欧、日经济的发展威胁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宋代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由此导致的最主要的社会行为现象是(?)
A.知识分子埋头科举不问政事
B.符合封建伦理道德的行为成为普遍的社会规范
C.提倡个性解放的作品明显减少
D.农民起义受到社会的广泛谴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天理就是封建的伦理道德,来约束人们的日常行为。故选B。A项是说的选官制度钳制了人们的思想;C项说法错误,明清之际才出现了追求个性解放的作品;D项说的是宋明理学的君君臣臣等思想。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陆王心学的内容。宋明理学是儒家学说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主张理是世界的本源,体现在人身上是要求人们遵循儒家伦理道德,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严格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人的自然欲望,但是宋明理学注重人的内心修养,注重气节、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培养民族性格起了重要的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清王朝的新政企图保持和扩大他们的权力,但却促成了王朝的灭亡。”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在于:
A.新政没有触及中国落后的生产关系
B.新政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统治
C.新政增加了苛捐杂税,激化了阶级矛盾
D.资产阶级革命已形成高潮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适合文综试题的特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首先从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材料主要说明清统治者推行新政的主观目的和客观效果的不统一。究其原因,只能从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来分析。B项是新政的目的。C项和D项是新政的结果或影响,所以只能选A项,A项则是从内容上分析了新政失败的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后,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发达,工场手工业得到发展
B.列强入侵,自然经济解体较早、较深
C.最早进行对外贸易往来
D.沿海官僚地主首先接触西方,创办近代企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中国近代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最早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自然经济解体较早,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A、C、D都不是主要原因,故选B。
点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a、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b、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c、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d、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办厂。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14分)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材料二:“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材料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
材料四:“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
请回答:
(1) 材料一、二、三、四分别是哪些派别思想家的言论,他们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请按顺序列出。(8分)
(2) 法家学派在战国末期发挥了什么作用,? (2分)
(3) 道家学派往往在一个王朝统治初期被采纳,原因何在? (2分)
(4)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1) 材料一、二、三、四分别是儒家(1分)、道家(1分)、墨家(1分)和法家(1分),他们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孔子(孟子、荀子)(1分)、老子(庄子)(1分)、墨翟(1分)、韩非(李悝、商鞅、吴起)(1分)按顺序列出(1分)
(2) 奖励耕战、严刑峻法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1分)为秦统一六国奠定理论基础(1分)
(3)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有利于恢复社会经济(1分)达到休养生息的目的(1分)
(4)儒家思想经过董仲舒的改造,更加有利于教化民众,维护君主专制的统治(2分)


本题解析:(1)材料一主张“为政以德”是孔子的观点,材料二主张“无为”是老子的观点,材料三主张“兼爱”、“非攻”是墨子的观点,材料四主张“严刑峻法”是韩非子的观点。然后列出代表人物即可。
(2)根据商鞅变法回答,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确立封建制度,有利于秦国实现富国强兵,为秦统一六国奠定理论基础。
(3)一个王朝统治初期往往由于经过长期战乱和动荡,社会经济凋敝,统治者需要采取休养生息政策,恢复发展生产,巩固统治。
(4)思想文化能否得到统治者的采纳,关键在于当时能否迎合统治者的需要,汉代儒家思想经过董仲舒的改造,更加有利于教化民众,维护君主专制的统治。
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诸子百家的理解,关键是对教材内容要理解透彻,并在此基础上能灵活运用。解题过程应把握好5个环节:读(审题)、找(相关信息)、接(嫁接)、转(转换)、答(组织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