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6 09:22:34
1、判断题 (12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公元1161年,金帝完颜亮撕毁与南宋之间的和议,击溃宋淮河一线守军,直赴长江北岸的西采石。中书舍人虞允文奉宋高宗之命前往东采石犒劳长江南岸的宋军。“时敌兵实四十万,马倍之,宋军才一万八千”。宋军溃散之余,新的指挥系统尚未成立,军无斗志,部队“三五星散,解鞍束甲坐 道旁”。虞允文“立招诸将,勉以忠义”,部署防御。有人说“公受命犒师,不受命督战”,可能招致杀身之祸。虞允文表示:“危及社稷,吾将安避!”在其感召下,“士殊死战”,最终连败金军,挫败其渡江南下的企图,虞允文随后拜访养病的两淮宋军统帅刘铸,刘铸说:“朝廷养兵三十年,一技不施,而大功乃出于一儒生,我辈愧死矣。”诸路宋军继续出击,宋金重新走向和谈。
——据《宋史?虞允文传》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采石之战的历史意义。(6分)
(2)根据材料,简评虞允文在采石之战中的作为。(6分)
参考答案:(1)历史意义:扭转了战场上的被动局面,激发了南宋军民抗金斗志;阻止了金军的南下,有助于江南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6分)
(2)简评:面对危局,指挥得当,以少胜多;勇于担当,敢于突破体制束缚,不计较个人得失。(6分)
本题解析:(1)把直接意义和间接意义结合,据本题材料总结采石之战对宋金战争形势的扭转意义,据所学知识点明它对南宋政治经济等的影响。
(2)阅读材料后,总体上感知虞允文的作为,突出其军事才能(才)和公而忘私的精神(德)。
【考点定位】选修四·古代中国的杰出历史人物·宋金战争中的军事名人。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说明上海作为制作中心但国产的电影却远远低于京津地区,结合上海是半殖民地外国企业交的税远低于民族企业,不难推断C正确。题目要求问的是原因,AB说法是现象。D说法说“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体现了的应该是上海的比例更高,这不符合题目的比例,所以D排除掉。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苏格拉底说:为使灵魂不致盲目,必须求助于灵魂内的原则去发现事物的真理。他所说的“灵魂内的原则”是指
A.欲望
B.感觉
C.兴趣
D.知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通过学习知识来唤醒灵魂中的美德。因此苏格拉底所说的”灵魂内的原则“指的是知识。所以答案选D。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最早“使儒家的伦常政治纲领有了一个系统论的宇宙图式作为基石,使《易传》、《中庸》以来儒家所向往的‘人与天地参’的世界观得到了具体的落实,完成了自《吕氏春秋·十二纪》起始的、以儒为主、融合各家以建构体系的时代要求”的思想家是
A.荀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夫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儒家所向往的‘人与天地参’的世界观得到了具体的落实”“以儒为主、融合各家以建构体系的时代要求”说明是汉代儒家思想被神圣化,故本题选择B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面对当今愈演愈烈的全球金融危机,有人将其归罪于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下列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②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但也存在诸多的体制弊端
③经济全球化将处在全球技术力量强的国家的主导下
④经济全球化的机会是均等的,对任何国家而言都既存在着机遇,又存在着挑战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发达国家由于拥有技术、资金等优势,在经济全球化中占据主导地位,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机会不可能是均等的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