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五)

时间:2019-06-26 09:21:3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中国为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趋势而采取的主要措施不包括:?
A.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恢复,不是中国为适应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的趋势而采取的措施。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1951年9月4日,美国在排除我国参加的情况下召开旧金山对日和会,片面通过对日和约,周恩来总理兼外长9月18日发表声明,指出对日和约是“非法的”“无效的”9月8日,美日签订安全条约,结成军事同盟。1952年4月28日,日本政府同台湾当局签订和约。5月5日,周恩来外长发表声明,坚决反对日蒋和约。
———引自李琛《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局面的开拓及作用》
材料二:

图一?图二
材料三:2001年4月3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宣布通过右翼炮制的历史教科书,中方提出强烈抗议,要求日本政府纠正错误。2003年1月4日,日本媒体披露日本政府从所谓“民间所有者”手中租借钓鱼岛,中方向日本政府提出严正交涉。2004年12月22日,日本政府为李登辉赴日活动发放签证。中方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2006年3月6日至7日,中日第四轮东海磋商在北京举行。2006年8月15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无视国际社会、亚洲邻国和日本人民的关切和反对,公然参拜靖国神社。中方提出严正交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中日关系的主要特点(1分)并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3分)
(2)根据材料二的图一的会面直接导致了什么结果?反映了我国外交政策的什么特点?(2分)图二的会面对中日两国关系产生什么影响?(1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前中日两国关系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特点?(2分)并分析概括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3分)


参考答案:(1)特点:双方敌对,日本追随美国敌视中国(1分)
原因:美国对日本的支持;中日两国历史上的恩怨;日本追随美国干涉中国内政,支持台湾国民党当局(3分)
(2)结果: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分)
反映了我国外交政策 “一边倒”的特点。 (1分)
影响: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1分)
(3)特点:中日关系在曲折中发展(2分)
主要原因:日本不能正视侵略历史,伤害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人民的感情;侵犯中国的主权,干涉中国内政;日本破坏中日之间的条约和承诺;两国地缘政治的影响;两国在国家利益方面的分歧(3分,学生答题时,可以不拘泥于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写三点即可)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的外交,(1)材料一叙述的是建国初期的外交,“美日签订安全条约,结成军事同盟。”表明日本对华是敌对政策,原因从当时的国际环境来分析即可。(2)材料二中的图一展示的是中苏之间的关系,当时中国实施的是一边倒政策,在1950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影响了中日关系。(3)材料三展现的是中日关系的曲折,原因的分析从国际环境和日本自身因素来分析,言之合理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材料一:唐(太宗)平东突厥后,设置羁縻府州,将突厥降众安置内地,让他们保持原有的生产和生活习惯,仍以其酋长担任都督等职,统治原有的部众。突厥首领在长安被任为五品以上将军、中郎将的官员有一百多人,“殆与朝士相半”。定居长安的突厥人将近一万家之多。吐谷浑平定以后,仍以慕容氏为可汗。后来又把弘化公主嫁给诺曷钵可汗。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六卷》
材料二:兄弟现在想到一处调和的方法,即拿汉族来做个中心,使之同化于我,并且为其他民族加入我们组织建国的机会。仿美利坚民族的规模,将汉族尽管扩为中华民族,组成一个完全的单一民族国家……故将来无论何种民族参加于我中国,务使尽化于我汉族。本党所持的民族主义,乃积极的民族主义。诸君不要忘记。
——1921年3月6日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本部特设驻粤办事处的演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处理少数民族与中央政府关系的方式。唐太宗的民族政策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9分)
(2)有人认为材料二中孙中山的言论反映了一种“大汉族主义”思想,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请简要说明理由。(6分)


参考答案:(1)方式:武力征服;设置机构;安抚(任命为官、定居长安);册封;和亲(答对其中任意四点即可,4分)。
积极作用:促进各民族进一步融合,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5分)
(2)第一种答案:赞同。理由:孙中山在这里将汉族作为各族的中心,而且让其他民族同化于汉族,(2分)没有尊重其他民族的历史文化,(2分)使少数民族在汉族面前处于不平等的地位。(2分)
第二种答案:不赞同。理由:孙中山的这一观点是在国内军阀混战和西方压迫不断加深的情况下提出的,(2分)目的是为了团结各少数民族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2分),并不存在歧视其他少数民族的思想。(2分)


本题解析:考查了中国古代、近代的民族政策。本题主题明确,材料信息处理能力要求高。
(1)根据材料一“唐(太宗)平东突厥后,设置羁縻府州,将突厥降众安置内地,让他们保持原有的生产和生活习惯...突厥首领在长安被任为五品以上将军、中郎将的官员有一百多人,“殆与朝士相半”...后来又把弘化公主嫁给诺曷钵可汗。”可以概括出唐太宗处理少数民族与中央政府关系的方式。其起到的积极作用一般可以从促进各民族融合、促进民族团结、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材料二中“即拿汉族来做个中心,使之同化于我,并且为其他民族加 入我们组织建国的机会。仿美利坚民族的规模,将汉族尽管扩为中华民族,组成一个完全的单一民族国家”,提取出观点以后,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要言之成理。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二战后,美国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发展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是多个国际性和区域性组织的领导者。美国未参加的组织有
A.联合国
B.世界贸易组织
C.欧洲联盟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欧盟是欧洲国家组成的经济政治联盟组织,美国不属于欧洲国家,故没有参加;其他三个组织美国都是主要倡导国和参加国,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十七、十八世纪,世界历史发生了巨大转折和变化,其表现不包括
A.英国机器生产开始取代工场手工业
B.法国大革命震撼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D.欧洲思想领域出现了改造旧社会的政治构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是在19世纪中期。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