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的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就必须 提倡‘组织起来’”。为此中共中央
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C.发起了大跃进运动
D.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1953年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广大农户组织起来,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由材料中“克服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和 “组织起来”,所以本题选择B。A土改时把地主土地分给农民。C是把合作社规模进一步扩大,属于左倾错误。D是把土地使用权放给农民,实行联产经营,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山东省平邑一中2009届高三元旦竞赛30题)关于以下二者的说法,错误的是
A.使儒学思想更加理论化、思辩化
B.都认为“万物只是一个天理”
C.都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D.二者共同编著《四书章句集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要明确图中二者分别是程颢、程颐,他们为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由此判断A、B、C 三项说法均正确。而《四书章句集注》是南宋的朱熹,故D项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10年时孔子诞辰2561年。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和世界有着重大的影响。下列表述不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仁者,爱人
C.贵贱有序
D.有教无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主要变化是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商业活动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市场繁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新经济成分(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出现。A出现于明朝中后期;C商业活动在商朝已经出现;D与史实不符。故选B。
点评: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入侵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但直到新中国成立前,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国家又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农村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自然经济最终消亡。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辛亥革命后,社会上流传着一首打油诗:“大半旗妆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对此诗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诗中涉及服饰改革和不缠足两种社会现象
②当时服饰改革迅速推广到全国各地
③服饰改革紧跟社会变革的步伐
④国人的服饰明显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材料反映了中国辛亥革命后人们的服饰改革和不缠足两种社会现象,诗中“大半旗妆改汉装”中的“大半”可以看出并非全国流行,而且实际情况是农村的传统服饰和缠足现象非常普遍,排除②;“旗妆”改“汉装”与西方工业文明不相关,排除④。
点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贵族的统治,和会习俗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们在日常礼仪上,在穿衣上更加现代,裹脚习俗逐渐被废等。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辛亥革命的政治方面的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