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6 09:17:27
1、选择题 下列组织中性质不同的一项是
A.欧洲联盟
B.亚太经合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再认、再现能力及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据所学内容分析可知,A、B、C三项均是区域性经济组织,而D项则是军事、政治集团组织。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举国上下都很关心 “三农”问题,这是国家生活的重大问题,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自2006年1月1日起取消农业税是历史性的变化。
(1)请说出唐朝政府在前期和中后期分别实行了怎样的赋税制度?征税标准有何变化?它们对经济发展和缓和社会矛盾有何积极作用?
(2)列举出明朝、清朝实行怎样的赋税政策?这两项政策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3)2006年起免征农业税是我国当前农村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请分析其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1)前期的租庸调制;后期的两税法。 征税标准由以人头税为主转向以资产为主。 租庸调制有利于保证农民的劳动时间,两税法减轻农民负担,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明朝:一条鞭法。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增长。
清朝:摊丁入亩,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口急剧增加。
(3)全部免征农业税,取消了农民各种负担,彻底结束了两千多年来农民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使农民彻底从土地上得到解放。
本题解析:考查的是我国不同时期的赋税制度的改革,根据题目的设问逐一回答就可以了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先后强调“科技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其影响下,我国出现的科技成果是(?)
①“两弹”的爆炸成功?②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③“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进行载人飞行?④“银河”系列计算机诞生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粉碎四人帮后我国即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①发生在60年代,②是在1970年,③是在2003年,④是在80年代,故排除①②。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喧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和电视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洋布、洋纱、洋铁、洋火、洋针、洋蜡等洋货占领了大部分东南沿海市场,生产土货的许多手工业面临着破产。受洋货冲击最大的是传统手工棉纺织,洋纱、洋布的大规模涌入,使得手工棉纺织业陷入困境。同时,丝织品成为外国资本主义掠夺的重要农产品。
材料三?“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冯骥才《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材料四?西方国家感到,与新兴世界相比,它们正在失去经济和政治力量。反全球化的力量正在形成,而且可能日益增强。在发达经济体内部,现在要求在商品、资本和人员自由流动这三个领域重新设置壁垒的呼声越来越大。反移民的趋势在欧洲尤为明显。
——《2011年全球化会倒退吗?》
随着各国政府纷纷把国内问题置于全球增长之上,在2011年,全球化似乎会成为一项孤立无援的事业。?
——《全球化进程难以逆转》
材料五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这三十年的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及的“经济统治”和“分享”,意味着世界联成一体。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工业革命前和工业革命时期这种联系是怎样体现的?(4分)
(2)材料二表明近代中国经济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中外经济联系加强的主要表现。(3分)
(3)材料三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1分)出现这一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
(4)材料四表明经济全球化面临倒退。据材料四概括持这种观点的主要理由。(3分)
(5)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30多年来,中国采取了哪些重大决策踩着这三个历史节奏“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3分)
参考答案:(1)工业革命前: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开始了殖民扩张,建立起与亚、非、拉美直接的贸易关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2分)
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拓展市场,输出工业品,输人工业原料,世界贸易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世界各地联系更加密切,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分)
(2)表现:外国商品大量涌入;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列强掠夺中国的农副产品和工业品,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分)
(3)趋势:经济全球化。(1分)根本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迅速提高。(1分)
(4)理由:世界经济发展失衡;反全球化力量正在形成;贸易保护主义仍然存在。(3分)
(5)融人全球化: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3分)
本题解析:(1)考察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相对较简单;(2)考察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大门被打开,成为资本主义经济附庸;(3)材料反映了随着科技进步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4)由于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经济全球化仍存在诸多的问题如世界经济发展失衡、贸易壁垒依然存在等;(5)考察中国为顺应全球化做出了哪些努力,注意时间顺序和中国政府在各阶段的措施。
点评:经济全球化是现在发展的重要的趋势。在新航路开辟之后雏形,后来经过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逐步的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加速。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应该认识到,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对待全球化,我们要趋利避害,因势利导,最主要的是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让全球化不仅为发达国家,也为发展中国家服务。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状况表
年代 | 初等教育 | 中等教育 | 高等教育 | |||
? | 学生数 | 在校生数 | 学生数 | 在校生数 | 学生数 | 在校生数 |
1949年 | 34万 | 2400万 | 5219 | 127万 | 205 | 11.7万 |
2003年 | 49.13万 | 1.25亿 | 10.09万 | 9115.13万 | 1911 | 1175.05万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