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模板《秦始皇》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二)

时间:2019-06-21 05:08:4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面是关于秦筑长城的诗句、你认为谁的观点比较全面客观
[? ]
A、“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B、“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得尧阶三丈高。”
C、“秦皇筑长城,乃为万世利。连山绝谷势蜿蜒,雄图自足制中外。”
D、“当其兴大役,天下皆痍疮。以之召祸乱,不旋踵灭亡。岂知易代后,功及万世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司马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 材料二:清朝统治者对长城有这样的诗:万里经营到海崖,纷纷调发逐浮夸。当时费尽民生力,天下何曾属尔家。即论胜国何能守,说到秦人更可嗤。毕竟成城需众志,皇图巩固在于斯。
——《清诗别载选编》?
? 材料三:康熙三十年(1691年),工部奏请修筑古北口一带倾坏的边墙。康熙帝说:“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也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也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服,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也。”
——《清史稿》
请回答:
(1)材料一对秦始皇军事举措的评价如何?理由是什么?你怎样评价秦始皇的军事举措?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康熙帝对秦修长城的基本看法。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为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明康熙帝不修长城的理由。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材料一持否定的态度,理由:秦始皇的军事举措役使了百姓,使国力衰竭,民不聊生,天下大乱。评价:秦始皇北击匈奴,南伐百越,拓展了疆域,促进了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这是应该肯定的,但同时也役使了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灾难。
(2)基本看法:劳役百姓;以秦亡为例,否定长城的军事防御设施作用。不同意。因为长城在当时对阻挡匈奴南下骚扰起过重要作用,康熙帝只强调民心的重要性,而完全否定长城的防御作用是不妥的。
(3)主观:采取赢得民心的办法,缓和民族矛盾,消除内忧外患,远胜于大修长城。客观:长城以北地区已完全处于清政府的有效管辖之中,长城已失去原有的抵御边患的作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不知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四年苦役)。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
——李贽《史纲评要卷四·后秦记》
材料三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唐]章碣《焚书坑儒》
材料四 德国的希特拉(注:希特勒)先生一烧书,中国和日本的论者们都比之于秦始皇。然而秦始皇实在冤枉得很,他的吃亏是在二世而亡,一班帮闲们都替新主子去讲他的坏话了。不错,秦始皇烧过书,烧书是为了统一思想,但他没有烧掉农书和医书;他收罗了许多别国的“客卿”,并不专重“秦的思想”,倒是博采各种思想的。
——鲁迅《华德焚书异同论》
(1)材料一中的“臣”建议焚书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三来看,这一目的是否达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三、四的作者对“焚书”“坑儒”政策分别阐述了怎样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应如何客观评价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政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李斯建议的目的是为了统一思想,巩固统一,维护秦朝统治。结果没有达到目的。
(2)材料二认为焚书坑儒是战国以来言论、思想过度自由的必然结果,不应过分谴责秦始皇,只是手段太过狠毒;材料三认为焚书坑儒未起到维护秦朝统治的作用,因为刘邦、项羽不是儒生;材料四认为焚书坑儒是为了统一思想,而且秦朝的思想也是博采众长的。
(3)焚书坑儒的实质是加强思想文化专制。它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但它摧残了文化,不利于思想学术的自由交流。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竺可桢先生曾经根据中国五千年的气候波动画了一个曲线图,而文化的变化也随着这个曲线而变化。一个时期突然变得很冷的时候,饥荒、干旱、水灾等就会频繁发生,这里也就往往容易发生改朝换代。据此判断,下列分析哪一个比较不合理

[? ]


A.气候对人类历史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B.研究历史时要注意考虑当时的地理环境因素
C.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当时气温太低
D.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可能是由于当时的气温比较适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 唐朝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蜀山兀,阿房出……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朝灭亡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秦朝统治的残暴  
B.沉重的徭役和赋税
C.秦朝的严酷法律  
D.统治者大兴土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