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模板《罗马法》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二)

时间:2019-06-21 04:56:3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制定,许多法学家纷纷前来献策。下列四人的主张不可能被采纳的是

[? ]


A.甲倡导自由民平等、法律公正
B.乙主张废除原法律中基于身份等级的不平等条款
C.丙建议政府保护一切自由民的财产不可侵犯
D.丁提出增加处理经济纠纷条款



2、判断题  秦汉时期和罗马帝国时期是东西方文明的重大发展和成熟时期。这里的文明“发展”和“成熟”的含义分别是?
[?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
B.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罗马开始颁布成文法
D.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罗马开始颁布成文法



3、判断题  法制建设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指标。自古至今,法律都起着保障社会稳定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
中世纪后期,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在简单商品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了。变化发展了的社会经济条件,要求产生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法律上层建筑,极需有新的“私法”(即民法)来调整层出不穷的民事法律关系。而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代表的罗马法恰好是一种完整地体现简单商品生产的法,它对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例如所有权、债权和契约等等,都做了极为详尽的规定。因此,这种法律正好符合促进新兴资本主义形成和巩固的历史要求。15——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到19世纪初,则更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

——摘编自李雅书杨共乐《古代罗马史》


(1)依据材料分析罗马法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与国之并立而有交际;人与人之相处而有要约,法政所由立也。中国惟不讲此学,故外之不能与与国争存,内之不能使吾民得所。夫政法者,定国之本也。……故今日之计,莫急于改宪法。必尽取其国律、民律、商律、刑律等书而广译之。

——梁启超《变法通议》


(2)简述以上材料所反映的梁启超的法治思想。分析梁启超法治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共八大提出]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国家的法制。刘少奇在政治报告中指出:“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董必武在大会发言中强调,当前进一步加强人民民主法制的中心环节就是要“依法办事”。为此,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他在列举我国法制不完备的现象之后,提出要逐步完备我国的法制……要加速执行律师制度和公证制度。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上册)


(3)结合中共八大以来不同时期的史实,判断并说明中共八大的法制思想是否得到贯彻落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题  恩格斯说:“后世的立法,没有一个像……古罗马的立法那样残酷无情地、无可挽救地把债务者投在高利贷债权者的脚下,——这种立法,是纯粹由于经济强制,作为习惯法而自发地产生的。”材料说明古罗马的法律
①以保护私有财产为宗旨②保留了一些习惯法的法规
③着重保护了平民的利益④强制调解经济生活中纠纷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5、判断题  1906年,美国律师安德鲁在上海会审公廨旁听了一整天的诉讼,随后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专题文章,写道:
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在文明世界里,都对其人民行使司法管辖权,也对居住在本国的外国的外国公民行使司法权。
文明国家在于清国签署条约时,表达了要保留对驻上海和清国其他城市的本国公民行使司法权的愿望。换言之,美、英、法、德、意等国的公民不得在清国法庭被起诉,二必须在这些国家设在上海的法院提起诉讼。
几乎所有西方大国都向驻上海的领事馆派出了司法官处理司法事务,英国不久前还建立了拥有一名资深律师的终审法院。英国人在宣判时,特地被允许悬挂英国国旗。美国国会最终也同意在清国建立一个与清国分庭抗礼、拥有更多尊严和权力的法院。
关于建立新法院的初衷,一位先生告诉我:“清国人对事物的判断常常受到其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也受到个性品格的局限。他们断案,不管是肯定或否定,通常都根据审案法官的感觉而定,并不重视证据与严密的逻辑推理。英国政府察觉了这个情况,这成为英国力求在清国乃至全亚洲扩张自己影响的重要原因。”

——摘自《1906年的上海:会审公廨——一个美国律师的观察》


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为什么西方国家的公民“不得在清国法庭被起诉”?西方国家在什么情况下获得了这样的特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时的中西法律体系存在着那些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如何理解这位美国律师的观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