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1 04:48:41
1、判断题 第三次科技革命体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世界大国普遍重视发展航天技术,下表反映了这一领域的重大成果。表中成果不能表明( )
年份 | 国家 | 成就 |
1957年 | 苏联 |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
1961年 | 苏联 | 第一艘载人飞船 |
1969年 | 美国 | 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 |
1970年 | 中国 | 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
1971年 | 苏联 | 第一个空间站 |
1981年 | 美国 | 第一架航天飞机升空 |
2003年 | 中国 |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A.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 B.美苏两国在空间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 C.中国在空间技术方面奋起直追? D.世界大国在航天技术方面紧密合作、共存共荣 |
东南亚国家联盟:
简称东盟。东盟的前身是马来亚(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7-8日,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成为政府间、区域性、一般性的国家组织。1967年8月28-29日,马、泰、菲三国在吉隆坡举行部长级会议,决定由东南亚国家联盟取代东南亚联盟。
东盟的成立:
1、背景:消除内部矛盾,促进区域发展的必要性;欧洲一体化成功的影响。
2、形成:
(1)成立标志:1967年,曼谷五国外长会议签署《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
(2)新阶段:1976年,印尼巴厘岛第一次首脑会议(签署两个文件)。
(3)进程:1999年,东南亚10个国家全部加入,2002年,自由贸易区启动。
3、性质:政治、经济合作组织。
4、作用:促进了东盟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地区的稳定;扩大了东盟在亚太地区乃至世界上的影响。
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1、趋势:
(1)、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规模不断扩大;?
(2)、形式多样、模式各异的区域集团化组织的建立;?
(3)、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最终形成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
2、认识(影响):?
(1)区域经济集团化既在集团外具有排他性,又具有在更大范围内促进经济联合的积极作用。?
(2)对前者要谨防其破坏性,即防止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经济保护主义兴起,从而使经济纠纷、摩擦和竞争演变为政治性,甚至是军事性的对抗。?
(3)对后者要积极加以促进,以求生产力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进一步提高,以造福于全人类。?
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三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为五六十年代,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向主要出现在欧洲。?
2、第二阶段为六七十年代,在这一阶段里,欧洲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进一步发展。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地区性经济集团也纷纷出现,区域集团化成了世界经济的普遍现象。?
3、第三阶段为80年代至今,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即较高层次的经济一体化时期。出现了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
试题ID | 试题题文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由2003年中国的成就判断出A项正确;由年份、国别的比较判断出B、C两项正确;但表格中体现不出大国间的“紧密合作、共存共荣”,故D项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联合声明》中规定香港、澳门地区50年不变的是
①外交制度②经济制度③军事制度④生活方式
A 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他可以有 很多自治权,但绝对没有主权,像外交制度只有主权国家才能拥有,而军事方面,台湾可以放宽,但香港澳门则有大陆派驻港部队或驻澳部队,所以选B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盖茨每秒赚250美元,即每天赚2000万美元,一年赚78亿美元。”这最能说明知识经济的力量。下列关于知识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经济区域化的产物
B.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农业和工业经济的新型经济
C.促进了可持续发展观的产生
D.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经济基本概念的掌握。知识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坐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故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历史上,故宫基本格局主要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建筑高大森严,显示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内廷建筑则庭院错落,自成体系,富于情趣。前朝后寝,分工明确,不得随便逾越,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等级分明、内外有别的伦理观念。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3分)
材料二?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对国家政权机构进行了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创立新的五百人议事会,每部落选出50人参加,议员名额依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当选议员可以连选连任,但一位公民一生只能担任两届议员
材料三?美国总统与议会议员均由选举产生。美国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员组成的国会。每州众议员人数与该州人口成正比,任期二年。国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宣战权等。
(2)依据对材料三的理解,概括说明材料二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哪些宝贵经验?材料三与材料二中两种民主制度在表现形式上有何不同之处?(5分)
材料四?在西方民主制度下,国家大事的通过与否决的方式不一样,决策机构各国也不尽相同,反映了西方政治决策系统的差异性。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6分)
1840年,英国要发动对清朝的鸦片战争,决策机构(决策者)是?
理由是?
1914年,德国对英法宣战。决策机构(决策者)是?
理由是?
材料五 据《华商报》消息:贵州省锦屏县平秋镇圭叶村,最近因一枚由本村村民发明刻制的“公章”而闻名全国。他们将刻有“平秋镇圭叶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字样的印章分为五瓣,分别由四名村民代表和一名党支部委员保管,村里的开销须经他们中至少三人同意后,才可将其合并起来盖章,盖了章的发票才可入账报销。这枚印章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牛公章”。
(4)材料五中“史上最牛公章”“牛”在何处? (3分)
参考答案:(1)皇权专制;等级森严;中央集权。(3分)
(2)法制基础之上的选举制、任期制、集体领导的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3分,任答三点即可)材料二表现形式是直接民主;材料三表现形式是间接民主(代议制)。(2分)
(3)议会。理由:议会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力中枢;皇帝。理由: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元首是皇帝,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但皇帝有权任命首相。(6分)
(4)体现创新性:将公章一分为五,暗含分权制衡原则;尊重民意,体现公平,使权力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端,内陆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有大规模的江河流域和肥沃平原。天然的广阔内陆有利于政治上的整合,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肥沃的土地、丰富的内陆资源,为相对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农本经济提供了天然基础。
人民版《历史I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直接民主制度唯有在领土狭小的城市国家(城邦)中才有可能。在这些国家中,乡居的公民进城参加公民大会可以朝出暮归,人们相互间比较熟悉,一国政务比较简单,易于在公民大会中讨论和表决。在领土广阔的国家,这些条件是全不具备的。所以,城邦制度和直接民主两者是互相依赖,互为条件的。?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读希腊史笔记》
材料三:黑格尔在提到希腊自然环境时说:“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间的关系和联系又靠大海来沟通。我们在这个地方碰见的是山岭、狭窄的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这里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这里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历史哲学》)这种自然环境导致多种经济形态并存,生产、生活方式多样,航海交通和商业贸易发展。?
——岳麓版《历史I》
回答:
(1)从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来看,古代中国和希腊分别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
(2)据材料一,从地理环境、经济形态方面分析古代中国实行这一政治制度的原因。
(3)据材料二、三,从政治前提、地理环境、经济形态三个方面归纳古希腊实行该政治制度的原因。
参考答案:(1)中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度(2分),古希腊很早就形成了以雅典为代表的民主制度(或直接民主制度)(2分)。
(2)地理环境:广阔的内陆有利于形成中央集权的国家。(2分)
经济形态:自给自足的农本经济需要中央集权。(2分)
(3)政治前提:形成小国寡民的城邦,使公民能更直接地参与政治。(4分,答出城邦制度即给4分)
地理环境:环海,纵横的山岭和交错的河流,把希腊人分割在彼此相对孤立的山谷和海岛上。(4分)
经济形态:多种经济形态并存,商业外贸发达,形成追求自由、平等、进取的精神。(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