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九)

时间:2019-06-21 04:47:2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进入21世纪后,美国在经济领域爆发的次贷危机已演变成一场金融“飓风”,席卷全球,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感受着不同程度的震撼。这一事实说明
A.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B.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C.国际经济旧秩序是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D.经济全球化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利弊参半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并且影响到全球说明全球化在加强各国经济联系的同时,给各国带来的风险也在加深,危机一旦爆发,传染性更高。故选B。A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而是说的全球化的传染性强;C项错误,国际经济旧秩序材料并未涉及;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但是不能说利弊参半。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孙中山批评欧洲的文化是霸道的文化,称“还有一种文化,好过霸道的文化,这种文化的本质,是仁义道德。用这种仁义道德的文化,是感化人,不是压迫人。是要人怀德,不是 要人畏威。这种要人怀德的文化,我们中国古话就是‘行王道’。所以亚洲的文化,就是王道的文化。”材料所述“亚洲的文化”核心是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材料“这种文化的本质,是仁义道德”、“感化人”等信息可以看出这是儒家思想。故选C。A项强调法治;B项强调无为;D项强调兼爱、非攻,都不符合题意。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儒家思想的内容。孔子主张仁和礼,孟子主张民本、仁政,是对孔子思想的发展。儒家思想强调教化的作用,行王道,反对霸道,主张社会和谐。这些都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核心部分。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取得了进一步发展。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描述最具历史洞察力的是? (? )
A.光明大道,前途无量
B.回光返照,走向灭亡
C.缓慢发展的经济复兴
D.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历史事件的能力。一战期间由于列强忙于一战,无暇顾及侵占、排挤中国的民族工业,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一个短暂的“春天”,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又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故D符合题意。
点评: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A、不利因素:①诞生和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②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
B、有利因素: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②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③反帝国运动的推动;④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武帝时,在中央设立太学,地方设立郡(国)县学,以后历代都依例设立。太学里博士(教师)与博士弟子(学生),是享受国家俸禄的公职人员。在太学,教学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定期考棱,学生成绩优秀者可以直接进入仕途。教学形式有教师讲授和学生之间次第相传等。唐时官学稳定发展,玄宗“敕天下昙乡贡,举人不由国子及郡、县学者,勿举送”,规定凡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必须经过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的学习。宋朝地方学校一般均有学田,作为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这一制度为后来元、明、清三朝所长期沿用。明洪武八年太祖“诏天下立社学”。《松江府志》记载:“国朝洪武八年三月,奉礼部符,仰府州县每五十家设社学一所,延有学行秀才教训军民子弟,……于是本府两县城市乡村皆设社学。”儿童进入社学,先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然后学习经、史、历、算等知识。同时也须兼读《御制大诰》、明朝律令以及习冠、婚、丧、祭之礼。洪武十五年颁禁例,不准生员参与国家政治,议论朝政得失。
——摘编自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中世纪的欧洲,随着城市的发展,经济与社会结构的变化引发社会对大批专业人员的需求,同时教会也需要补充教职人员,使得培养训练专业人员的教学机构——大学得以兴起,而每所大学都是模仿意大利波伦亚大学和巴黎大学中的一个建立起来的。以波伦亚大学为蓝本的大学,学生们自己组成社团。他们雇佣教师、支付教师薪水,如果教师玩忽职守或教学效果不佳,学生们可以予以罚款或解除其教职。以巴黎大学为样本的大学,学校由教师组成社团管理。它包括四种教职人员:艺术、神学、法律和医学。中世纪大学的经济收入有三种渠道,一是依靠学生的学费,其次是依靠教会的圣俸为生,最后是依靠世俗权力机构发给的薪水,不同的经济来源背后有着不同的责任。学生进入大学后,要花四年时间研究基础文科,即学习拉丁文法和修辞学,掌握逻辑规则。如果通过考试就可获得学士学位。要获得硕士学位,通常要花三四年时间研究教学、自然科学和哲学,还要阅读和评论标准的古典作品,尤其是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学位课程强调抽象分析,若要获得博士学位,则要接受更专门的训练。
——摘编自周谷平、张雁《中国古代太学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中国官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成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古代中国官学教育相比,中世纪西方大学教育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世纪西方大学教育的历史影响。(13分)


参考答案:
(1)特点: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完整的教育体系;长期以儒家思想为主要教学内容;经费国家保障;目的主要是培养后备官员:官学受到国家严格控制管理.服务于专制集权体制,政治性强。(8分)
成因:大一统政治格局的建立与发展;历代政府把教育作为强化统治的重要手段;儒学文化正统与主流地位的确立与巩固。(4分)
(2)不同:培养目标不同,以培养高级专业人才为主;经费来源多元化;教学内容比较全面;建立了较完整的学位制度;学校管理自主性强。(答出其中四点得8分)
影响:对西方近代科学兴起、理性精神养成和文艺复兴等创造了条件;为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培养了各式人才;为近现代大学教育树立了蓝本。(5分)


本题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的关键信息概括:“汉武帝时,在中央设立太学,地方设立郡(国)县学;“教学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宋朝地方学校一般均有学田,作为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明代“不准生员参与国家政治,议论朝政得失”。第二小问从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等角度分析原因。
(2)该问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从培养目标、经费来源、教学内容、学位制度、学校管理等方面比较中世纪西方大学教育与古代中国官学教育的不同之处。第二小问可以从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科技进步和思想解放等角度概括中世纪西方大学教育的历史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二战后初期世界经济领域的特征是()
A.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
B.世界经济两极格局并存
C.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D.世界经济格局是美、日、欧三足鼎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