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06-21 04:45:3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面是为提交中共八大开会讨论,中央有关部门先后提出的三份“二五”计划中粮、棉、钢产量在1962年应达到的指标:(先后提出的三个方案)

方案
粮产量
棉产量
钢产量
方案一
(1955年夏)
4600亿斤
4300万石
1100万吨
方案二
(1956年1月)
6400亿斤
7000万石
1500万吨
方案三
(1956年8月)
5000亿斤
4800万石
1050万~
1200万吨
材料二 我们有6亿人口,我们党同6亿多人口结成了血肉的联系,依靠这个伟大的力量,凡是人类能够做的事,我们都能够做,或者很快就能够做,没有什么事我们不能够做到。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报告
材料三 1961年应适当地缩小基本建设规模,调整发展的速度,在已有的胜利的基础上,采取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的方针。
——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议
请完成:
(1)从材料一的数据中,可以看到中共八大召开前,党和政府的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强调了什么?忽视了什么?这种指导思想导致了实践中怎样的严重错误?
(3)材料三中1961年缩小基本建设规模,调整发展速度的实质是什么?材料三中所说的“已有的胜利”是事实吗?你的理由是什么?决议中的这种说法反映了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1)材料一中方案二反映追求高速度的倾向,后来调整了经济指标,反映出从实际出发,稳步前进的指导思想。
(2)材料二强调了主观能动性,追求高速度,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实践中的错误:掀起“大跃进”的高潮,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发起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并向共产主义过渡。
(3)实质是部分纠正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并非事实。因为当时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的局面。决议中的这种说法反映出对“左”倾错误的认识不足,“左”倾错误并未得到根本的纠正,并最终发展为“文化大革命”的极端“左”倾错误。


本题解析:材料一给出“二五”计划的这三个方案,可以看出其中的数字出入很大,其原因是此时“左”倾冒进思想抬头。第二个方案做了大幅度的提升,此时是中共八大召开之际,党相对比较理性,第三个方案做了调整。从材料二中反映出“左”倾冒进思想抬头。材料三因为刚刚经历过三年经济困难,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指引下,经济政策趋于理性。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001年2月19日,袁隆平被被授予2000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袁隆平的主要科研成果是
A.参与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工作
B.研制长征系列火箭
C.在水稻杂交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D.参与我国“银河—Ⅲ”号研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袁隆平主要研究领域在杂交水稻技术方面,他的“超级杂交稻”大大增加了水稻的产量,被称为“东方魔稻”,并因此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大量的苏联小说、歌曲、电影涌入中国,唱苏联歌曲、读苏联小说、看苏联电影成为当时国人的时尚。苏联文化对当时中国的影响几乎深入到生活的各个角落。”下列对此现象的分析中正确的有
①反映了十月革命后中国人向苏俄学习的热情高涨
②受当时中国“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影响
③体现了苏联模式对当时中国的深刻影响
④受当时美苏冷战形势的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建国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中国在外交上实行“一边倒”方针,新中国政府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故②③④表述正确。①与题目中的时代特征不符合,因此选D。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61年,为寻求稳定和平的发展道路,不结盟运动兴起。这一运动(  )
A.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
B.推动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方向转化
C.动摇了美苏的霸权地位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包括了欧亚非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并非区域合作,A项不合题意;C、D项太夸大其作用,不合题意;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正当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使国际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B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据连横先生的《台湾通史·户役志》载:“康熙五十二年,诏以五十年(台湾)丁册为常额,滋生人口,永不加赋。”清政府在台湾采取的措施是?(? )
A.两税法
B.一条鞭法
C.更名田
D.摊丁入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一种解题思路是用排除法:“两税法”是唐朝的税制,“一条鞭法”是明朝税制,“更名田”属于土地制度而非税制,这样就只能选择D了。另外是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滋生人口,永不加赋”和学过的知识,我们也可以判断是“摊丁入亩”。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