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6-21 04:43:3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韩非子主张建立“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君主)执要,四方来效”的中央集权政府。韩非子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是
A.商鞅正在进行富有成效的变法
B.有些诸侯国县制基本取代了分封制
C.秦始皇发动了兼并六国的战争
D.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是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国家。”(黑格尔)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延续性。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思想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由原始宗教到理性觉醒阶段(即: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以儒学为主体的神学迷信阶段和对儒家经典的批评启蒙阶段。
问题:(14分)
1)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争鸣产生的背景是什么?带来怎样的影响?(4分)
2)试以西汉以来儒学发展演变的相关史实及影响说明文中第二阶段的论点。(10分)


参考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并能完整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即可酌情得分)
1)背景:春秋时期,社会处于变革、转型的动荡阶段。掌握一定文化知识的“士”对变革的态度不同,思考方向各异,为治理社会、安定人心提出了各不相同的方案,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3分)
影响:先秦诸子的思想是我国后世学术思想的源头。(1分)
2)西汉儒学经学化,形成新的儒学体系。董仲舒根据阴阳五行说,为儒家的伦理纲常附上浓郁的神学色彩:系统提出“天人感应”之说,政治上倡导“君权神授”、伦理上强调“三纲五常”,并思想上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顺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维护政治的大一统。儒学获得“独尊”地位,解释和阐发儒家经典成为专门的学问——“经学”,汉代以后,儒学成为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和传统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4分)
宋明时期儒家学者融合佛、道思想,重新诠释儒家经典,对宇宙的本源问题进行探讨,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将儒学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的高度。南宋的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其核心为天理论,提出“明天理、灭人欲”,希望达到道德与天理一体的最高境界。明代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朱熹的学说经历代统治者推崇,成为正统的官方哲学和维护君主专制的思想工具。(4分)
这样,儒学从孔子试图以伦理道德来规范社会秩序、协调人际关系而提出的“礼”和“仁”思想,渐渐演变为官方意识形态、官方哲学,将天理与礼治秩序、伦理纲常直接联系,成为神学迷信体系。(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09年5月苏、锡、常、镇四市调查(二))全球化并非经济发展的“避风港”。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①经济危机的传染性空前增强?②促使更多的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③全球范围的贫富差距扩大?④发展中国家面临挑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提取信息:题中材料观点是经济全球化也具有局限性,①③④是局限性的体现,而②是积极性的表现。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中国 曾流行过这样一句口号:“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该口号反映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条件下
①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空前高涨?
②先进的社会制度创造了无穷的生产力
③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盲动急躁的情绪?
④中国开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进程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既能反映①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空前高涨,同时又能反映③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盲动急躁的情绪。不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创造了无穷的生产力而是此口号太片面过分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锺,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史记·秦始皇本记第六》
材料二?贞观三年,太宗谓吏部尚书杜如晦曰:“比见吏部择人,唯取其言词刀笔,不悉其景行。数年之后,恶迹始彰,虽加刑戮,而百姓已受其弊。如何可获善人?”如晦对曰:“两汉取人,皆行著乡闾,州郡贡之,然后入用,故当时号为多士。今每年选集,向数千人,厚貌饰词,不可知悉,选司但配其阶品而已。铨简之理,实所未精,所以不能得才。”太宗乃将依汉时法令,本州辟召,会功臣等将行世封事,遂止。?
——《贞观政要·择官第七》
材料三?上还京……诏位曰:“鄂罗斯入我边塞,侵扰鄂伦春、索伦、赫哲、飞牙喀等处人众,盘踞雅克萨四十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了哪些努力?(6分,照抄原文不给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了实现优选官员,唐太宗做了哪些努力?(4分)
(3)材料三出自民国初年一位史家的记录对于“鄂罗斯”的侵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是如何应对的?最后结果如何?(8分)


参考答案:(18分)
(1)
努力:统一度量衡,促进经济的统一发展;统一车轨,促进全国交通的通畅;统一文字,促进文化的统一发展。(6分)
(2)
努力:完善科举考试,吸引人才;(2分)实行地方举荐,广开选官途径。(2分)
(3)
应对:亲自了解敌情,制定方略(2分);通过两次雅克萨之战,在军事上占据优势;(2分)通过外交和军事的双重手段,迫使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2分)
结果:认定了中俄边境,维护了国家的主权。(2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锺,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翻译过来的现代汉语意思是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统一文字。
(2)根据材料二“...两汉取人,皆行著乡闾,州郡贡之,然后入用,故当时号为多士。今每年选集,向数千人,厚貌饰词,不可知悉,选司但配其阶品而已...本州辟召,会功臣等将行世封事,遂止”和结合科举制的内容可以概括出其努力有完善科举考试,吸引人才;实行地方举荐,广开选官途径。
(3)考查了康熙大帝的历史功绩,结合教材关于康熙大帝的历史功绩有通过两次雅克萨之战,在军事上占据优势;通过外交和军事的双重手段,迫使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等。结果是积极的意义,可以从国家主权、国家统一的角度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