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1 04:42:54
1、判断题 (12分)毛泽东曾说:“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荣氏企业的百年发展史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破土而出
1896年,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在上海创办广生钱庄。
1902年,在无锡创建保兴面粉厂,开始转向实业。这是无锡历史上第二家近代企业。17亩地皮,60匹马力引擎,四部法国石磨,三道麦筛,两道粉筛,这是面粉厂的所有家当。
材料二?黄金时期
1915年,创办申新纺织厂。
1920年,筹建申新第三分厂,引进美国最新纺纱机25万锭,马达每机一只,发电机3200KW。
1924年,荣宗敬化妆成工人到日商丰田纱厂参观。次年春,申新宣布废除封建工头制。
1931—1932,申新三厂着力试办“劳工自治区”。
1932年,申新纺织系统共有9个分厂,成为旧中国规模最大的民族棉纺织资本集团。
材料三?萎缩重生
1938年,大部分毁于战火和掠夺,部分迁往后方发展。
1948年,陆续外迁海外发展,荣德生和荣毅仁父子经再三斟酌决定留在大陆。
1951—1955年底,在荣毅仁主持下,荣家在大陆的全部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1993年,上海棉纺22厂(原申新九厂)与香港南洋集团(荣宗敬幼子荣鸿庆创办)合资,建成上海申南纺织有限公司,荣鸿庆出任董事长。迄今为止,它是上海棉纺织投资规模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拥有最先进的设备与技术,产品95%外销。
——以上材料摘编自杨勋《荣氏兄弟》等
(1)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荣氏企业成为“旧中国规模最大的民族棉纺织资本集团”的有利条件。(4分)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荣氏企业萎缩与重生的因素。(4分)
(3)据上述材料,简要说明荣氏企业在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积极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利用工业革命成果,引进先进的设备技术;一战外国资本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政府发展经济的措施(清末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与新政,民国时期发展经济的政策);借鉴外企经验,注重自身的改革。(4分)
(2)萎缩:日本侵华战争的破坏与外国资本的掠夺,官僚资本的压迫;
重生: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4分)
(3)投资实业,引进先进技术,发展近代民族工业;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国经济侵略;积极响应公私合营,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做出贡献;改革开放中建立现代股份制企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有积极作用。(4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根据材料“进美国最新纺纱机25万锭,马达每机一只,发电机3200KW”、“荣宗敬化妆成工人到日商丰田纱厂参观。次年春,申新宣布废除封建工头制”可以得出,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注重借鉴经验和自身改革是其发展的有利条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与新政,民国时期发展经济的政策,一战外国资本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的因素也是其发展的有利条件。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从材料“1938年,大部分毁于战火和掠夺,部分迁往后方发展”可以得出1938年后荣氏家族的企业逐渐萎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外国的侵略等是荣氏家族企业萎缩的原因。从材料“1951—1955年底,在荣毅仁主持下,荣家在大陆的全部企业实行公私合营”“1993年,上海棉纺22厂(原申新九厂)与香港南洋集团(荣宗敬幼子荣鸿庆创办)合资”可见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荣氏家族的企业得到重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开放是荣氏企业得以重生的原因。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荣氏企业的百年发展史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缩影,因此,此题主要考查中国民族工业在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积极作用:投资实业,引进先进技术,发展近代民族工业;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国经济侵略;积极响应公私合营,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做出贡献;改革开放中建立现代股份制企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有积极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表反映出这一地区在鸦片战争以后
1820~1879年广东某地居民离乡谋生的情况
时?期 | 迁出总人数 | 迁至他乡种田人数 | 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 |
1820-1849 | 29 | 29 | 0 |
1850-1879 | 72 | 15 | 49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图表反映出1820~1879年广东某地居民离乡谋生,其中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的人数出现上身的趋势,说明传统农业到冲击,商品经济得到 进一步的发展,因此D符合题意。A与题干反映的情况无关;B与事实不符,宗法家庭观念在今天仍有影响;C时间不符,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是在明朝时期。
点评: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表现(1)使中国家庭“纺”与“织”,“织” 与“耕”分离,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2)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列强操纵中国丝、茶市场,使中国丝、茶生产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我国在城镇化发展中出现了城市区域化的发展方向,目前已初具规模的有
①长江三角洲城市群?②珠江三角洲城市群?③大北京城市群?④闽南三角洲城市群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准确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本题与地理关系密切,还考查读图、识图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服饰是一种文化现象,浓缩着历史的、民族的、时代的精华。其发展变化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社会进步。图片中影响孙中山、宋庆龄服饰的主要因素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与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艰难的探索。(10分)请回答:?
?
A组:李鸿章和曾国藩? B组:梁启超和孙中山?
C组:李大钊和陈独秀? D组:毛泽东和邓小平
(1)回答出出A.B.两组人物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4分)
⑵促使C组人物由向西方学习转变为向苏俄学习的因素有哪些?(4分)
(3) D组人物在走自己的过程中分别有什么突出贡献?(4分)
(4)叙述先进中国人的探索历史给后人哪些启迪?(3分)
参考答案:(1)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资产阶级思想(或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2)西方之路走不通;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推动。
(3)毛泽东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或“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邓小平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4)以天下为己任;不屈不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事求是。
本题解析:(1)A是洋务派,以“中体西用”思想,B是维新派和革命派,以资产阶级思想。
(2)新文化运动后期,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主的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以俄为师。
(3)根据必修一学过的知识就可以得出答案。
(4)答案不追求一致。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