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九)

时间:2019-06-21 04:38:5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国务院有关部委制定了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22个配套性文件或规章,四川、海南、重庆等省市出台了13个有关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制定了137个自治条例、510个单行条例、75个变通和补充规定。这体现了(  )
A.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逐步实现
B.国家法律的社会主义原则
C.各级政府重视落实民族自治政策
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步建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中的法律、法规等都是为了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因此,C项正确。材料没有关于这些法规实施的效果信息,A项错误,B、D两项材料中反映不出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从秦朝到清朝,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牢固的血缘关系
B.君权和相权的矛盾终于得到解决
C.浓厚的专制色彩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秦朝建立了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存在着皇权与相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总的来看,发展趋势是皇权和中央集权不断地发展,故选D。A项错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否定了血缘关系在政治中的主导地位;B项说法错误,不是这一制度的特点;C项正确,但是不是最主要的特点。
点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在秦朝创立,其内部存在着两对矛盾,发展趋势是皇权和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中央集权的不断的加强有效地确保了国家的统一。历朝加强皇权的措施,如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二府三司”制、元代的一省制、明代废丞相设内阁等内容都要求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09年11月19日,在布鲁塞尔召开的欧盟特别峰会上,比利时首相范龙佩当选为首位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来自英国的欧盟贸易委员凯瑟琳当选为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这意味着(? )
A.欧盟已经成为一个国家
B.欧盟在政治上已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C.欧洲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增强
D.使欧洲一体化开始扩大到政治军事领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3月,孙中山以大总统下令禁止缠足,像这种在中国持续了近千年的劣习被彻底废除。“女子裹脚从此解放了,已裹的放掉,已经裹小的也放大,社会上很自然地一致认定,民国纪元以后生下的女儿,一概不裹脚。”
――摘编自黄炎培《我亲身经历的辛亥革命事实》
材料二 满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兹查通都大邑剪辫者已多,至偏乡僻壤,留辫者尚复不少……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该地方官毋稍容隐,致干国纪。又查各地人民有已去辫尚剃其四周者,殊属不合,仰该部一并谕禁,以除虏俗,而壮观瞻。
――摘自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剪辫法令”
(1)根据材料一分析,作者对“禁缠令”持什么态度?(1分)其主要理由是什么?(1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中华民国“剪辫法令”颁布的背景。(3分)概括南京临时政府关于剪辫子的具体要求。(3分)
(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分析指出促进我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有哪些?(6分)


参考答案:(1)赞成。(1分)缠足是劣习(1分)
(2)清政府垮台,中华民国成立,仍有不少人剃发蓄辫有人虽已经剪去辫子但样式不符合要求(3分)在规定时间内剪去辫子;各级官员要切实重视;剪辫后的发式要美观大方(3分)
(3)政治革命的促进;进步政府的推动;先进人士的提倡等。(6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千年来中国妇女缠足比率趋势
A.宋代开始出现妇女缠足现象
B.宋明理学推动妇女缠足比率上升
C.明末以来妇女缠足比率持续下降
D.民国成立后妇女缠足现象彻底消失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图表可以看出,北宋之前中国妇女缠足的现象已经出现,排除A项;宋明理学歧视妇女,压抑人性,宋代之后妇女缠足的比率不断上升,B项正确;清末以来妇女缠足比率持续下降,至2000年这一现象彻底消失,故C、D均不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