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1 04:35:07
1、判断题 20世纪50年代,二三十岁的青年们有强烈的求学欲望。他们到什么样的学校去接受启蒙教育是最佳选择??
A.半工半读的学校
B.全日制中学
C.“希望小学”
D.211工程的学校
2、判断题 1947年,上海五家印制钞票的印刷厂一分钟印制1600万元的纸币,日夜赶制仍不能满足需要。后来,国民政府只好发行10万元的大钞。这给民族工业带来的影响是
A.提供了更多的民族资本?B.使民族工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C减轻了官僚资本的压迫?D.使民族工业遭到了致命打击
3、判断题 1962年至1965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了
A.中央已经彻底纠正了“左”倾的严重错误
B.中央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经济调整”在农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D.当时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4、判断题 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这意味着(? )
①中国棉纺织业水平下降?
②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③手工生产难以与机器生产竞争?
④中国逐渐沦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商品销售市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判断题 (15分)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902年,梁启超在给康有为的信中表示:“今日望归政,望复辟,夫何可得?即得矣,满朝皆仇敌,百事腐败之矣,虽召吾党归周之,而亦识不能得其志也,先生惧破坏,弟子亦未始不惧,然以为终不可免。”“专制者,以能制之主体的利益为标准,调之野蛮专利;以所专制之客体利益为标准,谓之开明专制。”“夫开明专制,非不美之名词也,以发达人民为目的”“与立宪同一状况,是立宪之所由之阶段”“故开明专制者,实立宪之过渡也,立宪之预备也”“欲救中国必开明专制”。
材料二?(一)若夫数百年卵累于专制政体之人民,即乏自治之习惯,又不识团体之公益,惟知持个人主义以各营其私,其在此等之国,破坏权衡也最易,即破之后而欲人民以自力调和平复之,必不可得之。
(二)而承此大暴动之后以激烈三党争,四分五裂之人民而欲使保持社会势力之平衡必不可得之数也……于是社会阶级之争夺,遂相互迭起,而靡有穷。
(三)而社会棼乱疲弊之已极,非更有强大之主权,则终不能以奠实,故皇权思想之复活。
问题:
(1)根据材料一,谈谈梁启超对开明专制的认识。
(2)根据材料说出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结合材料二,分析其原因。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