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1 04:31:04
1、判断题 材料一?香港《明报》报道:19世纪唯物社会主义思想家马克思,以凌厉后劲压倒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千禧年“最伟大思想家评选”中胜出。
材料二?现在,越来越多的德国人也准备开始了解这位一百多年前的伟大的思想家。影响力逐步扩大的德国左翼党领袖拉方丹自然是马克思的坚定信徒。因为金融危机而焦头烂额的德国现任财长施泰因布吕克,现在也开始阅读《资本论》。如今已经数个月没有睡个安稳觉的施泰因布吕克,甚至成了马克思的粉丝。施泰因布吕克在接受德国《明镜周刊》杂志采访时说:“通常情况下,大家都承认马克思理论的相当一部分是不错的。”《汉堡晚报》则评论说:“马克思的魅力正在飞速增加。”——摘自《广州日报》
(1)材料一中说马克思在“最伟大的思想家评选”中胜出,主要是因为他对人类历史发展做出的哪些贡献?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是如何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10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应该怎样看待马克思主义理论?(5分)
参考答案:
(1)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发起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4分)
列宁开创了一条走向社会主义的新路,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毛泽东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和建设道路;邓小平创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6分)
(2)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该点必答);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与具体的国情相结合;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5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在解放区经济建设上的一个重大任务,就是如何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进行合作,来与外国资本或中国官僚买办资本进行严重的斗争。我们必须采取恰当的政策,主要是保障私人资本企业在解放区能够获得不少于国民党区私人企业所得的利润,使国民党区域被压迫而趋破产的民族资本家乐于利用解放区原料、市场、劳动力和政府扶助等条件,而移置其资金机器到我们区域来开办各种企业,繁荣解放区的经济。
在有利于发展和繁荣解放区经济的条件下,可以允许外国资本家到解放区投资,但必须以尊重中国主权与法律为条件。外资可以独办某些企业,约定一定年限(十年至多二十年)由政府收回;也可以合股经营,按股分利。但有重大军事意义的企业,如我们的军事工业,则不应让其经营或入股。
——1946年5月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解放区经济建设和财政金融贸易的基本方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任弼时关于解放区经济建设的观点,并分析其国内政治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任弼时的经济建设观点对今天经济建设的借鉴意义。(6分)
参考答案:
(1)观点:鼓励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反对官僚资本,有条件地合理利用对解放区有利的外国资本,政府严格控制有关键意义的军事工业。(6分,任答三点即可)
政治背景: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民党政府一方面迫于国内压力而采取假和平策略,另一方面暗中积极准备发动内战。(3分)
(2)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坚持国有经济的领导地位,同时鼓励民营经济及各种经济成分发展,吸引外商来华投资,大大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经济政策与任弼时的观点有高度相似之处。(6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信息概括任弼时关于解放区经济建设的观点:“保障私人资本企业在解放区能够获得不少于国民党区私人企业所得的利润”;“允许外国资本家到解放区投资,但必须以尊重中国主权与法律为条件”;“但有重大军事意义的企业,如我们的军事工业,则不应让其经营或入股”。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发表的时间信息“1946年5月”,联系抗战胜利后的相关史实分析背景。
(2)任弼时主张保障私人资本企业在解放区的发展,允许外国资本家到解放区投资;这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鼓励民营经济及各种经济成分发展,吸引外商来华投资的经济政策有高度相似之处。说明当今的经济政策借鉴了任弼时关于解放区经济建设的观点。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报道:2000年12月31日,也即20世纪最后一天,在莫斯科
红场上,数以千计的俄国人排着长队,前往列宁墓瞻仰列宁。而在此前不久所举行的一次关于俄罗斯“世纪风云人物”的调查中,列宁名列榜首,他被俄国人民推举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
——人教版教材历史《选修4》
材料二 毛泽东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宁被俄国人民推举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列宁在提高俄国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又作了哪些有益的探索?(4分)
(2)邓小平为什么说“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2分)
(3)列宁和毛泽东都能够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请结合有关史实加以说明。由此体现出的共同的精神品质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1)建立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俄国。(每点1分,共3分)实行新经济政策。(1分)
(2)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建立新中国。(每点1分,共2分)
(3)列宁: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率先取得胜利(1分)
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1分)实事求是、创新精神。(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对人类社会史前史的研究,始于19世纪中后期。下列著作中系统探讨人类社会史前史的是
[? ]
A.《物种起源》
B.《国家与革命》
C.《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D.《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解放军报》社论
材料二?革命导师……并不认为自己提出的理论是已经完成了的绝对真理或“顶峰”,可以不受实践检验;并不认为他们作出的结论不管实际情况如何都不能改变;更不要说那些根据个别情况作出的个别论断。……他们从不容许别人把他们的言论当作“圣经”来崇拜。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材料三?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全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1978年3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二所涉及的根本分歧是什么问题?
(2)材料一、二的态度有什么区别?其实质是什么?
(3)材料三的观点在当时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
(1)如何看待坚持毛泽东思想的问题。
(2)材料一采取的是教条主义态度,材料二采取的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实质是要不要打破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要不要纠正“左”的错误。
(3)重新确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
本题解析:
材料一体现了“两个凡是”的“左”倾错误思想,材料二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两者的分歧是如何认识毛泽东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