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九)

时间:2019-06-21 04:29:5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香港特别行政区与深圳特区、珠海特区等经济特区的最大区别是:(?)
A.法律制度
B.经济问题
C.社会性质
D.政治体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第一枚探空火箭升空到2001年,中国成功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把70多颗国内外卫星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成功地回到地面。2005年10月12日上午9点整,中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成功。飞船升空十多分钟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送上太空。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返回舱成功降落。
(1)中国在航天技术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有何意义?(5分)
材料二?在多部门的通力协作、共同努力下,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点05分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见右图)。经过工作人员控制下的多次变轨,11月7号早晨,正式进入200公里绕月轨道,开始了一年的探测工作历程。“嫦娥一号”探月工程是中国对遥远月球展开探测的第一步,也是中国航天走向深空的第一步。有人说,“嫦娥探月”的意义实际已远远超出了工程本身,具有深远影响。
(2)“嫦娥一号”卫星顺利升空,中国几千年登月的梦想变成了美丽的现实。试分析中国开展首次绕月探测的重大意义。(3分)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到2020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园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3)建国50多年来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有哪些?结合材料三归纳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3分)
材料四?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
(4)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上进一步强调以科技创新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发展观。为此,我们必须坚持怎样的发展战略?(2分)


参考答案:
(1)原因:我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研人员的探索和努力;集中力量重点攻关等。(3分。只要答出其中3点即可)意义:“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并返回,是我国首次成功发射载人宇宙飞船;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俄之后,第三个能够发射载人宇宙飞船的国家;使人类对外空的探索又向前发展了一步,对和平利用外空的研究作出了贡献。(2分)
(2)意义:①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②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③推动中国科技向新的层次和高度发展;④迈出了积极参与月球资源开发研究的重要一步,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中国的贡献,为推动国际航天合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3分。只要答出其中3点即可)
(3)成就:“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等。<1分)影响:科技创新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有利于增强国家安全;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利于增强科技研究综合实力;有利于建立创新型国家等。 (2分)
(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自主创新战略等。(2分)
考点提示:?科技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中共十七大进一步强调以科技创新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发展观。考生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重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和科技成就外传对世界的影响,注意中西科技发展交流及差异;(2)认识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重大科技成就及其重大意义;(3)认识近现代重大科技成就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4)重视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问题以及各国对待科技的态度等;(5)注意近现代科技成就与社会生活的变迁之间的关系等。


本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第(1)问的“原因”需要概括归纳得出,回答“意义”时要与现实相联系;解答第(2)问可从中国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以及对中国和世界科技的深远影响等方面考虑;第(3)问“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影响”要结合材料概括归纳;第(4)问可从科学发展观、科教兴国及人才强国战略方面进行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从1949年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自己的60多年。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存在很大差别。在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历史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上,有两种片面的观点:第一种是在肯定改革开放30年以来历史性进步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贬低甚至否定改革开放以前30年的成就和经验;第二种是在肯定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成就的时候,有意无意地淡化改革开放具有革命性的意义,甚至认为改革开放以前30年比改革开放30年好。
请选择上述两种观点中的一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论。(要求史论结合,推理严谨,表达准确。)(12分)


参考答案:
第一种观点:这种没有认识到前30年为后30年发展的奠基作用,过分夸大了前30年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失误。(3分)
政治方面:新中国成立时确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后来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实践,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幅度提高,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3分)
经济方面: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经济基础。(如果还能从前30年成绩是主流,错误是支流方面说明,可适当加分。)(3分)
科技文化方面:扫盲教育 双百方针?两弹一星等成就为科技文化发展奠定基础(3分)
第二种观点:这种观点是对改革开放事业的反对或怀疑,过分夸大改革开放中存在的问题。(3分)
政治上:拨乱反正,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逐步完善;(3分)
经济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总体上实现了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3分)
文化上:科教兴国、普及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如果还能对后30年建设中的问题用辨证的观点谈认识,可适当加分。)(3分)


本题解析:解答此类论述题,需据题意解读材料,把握材料的主题,以明确解题方向;然后据材料的观点,迁移所学知识进行评述。解答时首先要归纳出材料中的观点,主要观点有:第一种:没有认识到前30年为后30年发展的奠基作用,过分夸大了前30年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失误;第二种:这种观点是对改革开放事业的反对或怀疑,过分夸大改革开放中存在的问题。注意观点与所述史实必须一致,且言之有理,史论结合,逻辑严谨,条理清晰。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74年初至同年6月,“批林批孔”运动在全国开展起来,其影响有(? )
①在历史研究领域和社会伦理道德方面造成混乱②搞乱了人们的思想③使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以来出现的各方面工作好转的情况又遭到挫折④为“四人帮”反周“组阁”阴谋大造舆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文革”期间“批林批孔”搞乱人们的思想这一知识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④是“四人帮”的目的,不是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表述,最确切的是
A.隋朝开始实行的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的制度
B.它使门第不高的地主可以凭自己的才学参与政权
C.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D.是为打击魏晋以来的士族而采取的一项措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备选项中的B、C、D都仅仅是对科举制的作用或内容或某一阶段特点中一个方面的表述,都不全面,而A项全面、准确地揭示了科举制实质,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