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模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七)

时间:2019-06-21 04:22:5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指出,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是国际局势紧张和冲突的根源,还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立国际经济领域“新秩序”的口号。这反映了不结盟运动
A.要求打破大国对国际政治的垄断
B.希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由反对霸权主义到谋求经济发展
D.主持国际正义、维护世界和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要求建立国际经济领域“新秩序”。
故B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09届高三年级1月调研测试,历史,19)钱乘旦、许洁明合著的《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说明(?)
A.火车发明引发了了技术创新的连锁反应
B.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C.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科技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关键词“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 这个国家能制造机器说明这个国家的近代化已经起步了,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了。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著作《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持肯定态度
B.认为中国有持续、古老、辉煌的历史
C.认为中国文明具有内聚性
D.对中国的儒家学说非常崇拜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儒家文化有助于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因此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持肯定态度,因此AC正确;B项正确,认为中国有持续、古老、辉煌的历史,材料对此有明确的交代。D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出来对儒学的非常崇拜来。
点评: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儒家文化中的统一性和内聚性使得中国长期保持着政治上的统一和社会的相对稳定,极大的推动了中国古代的社会的进步。儒家思想中的消极的一面也需要掌握,主要是对人性的遏制和对政治上专制集权的维护。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这是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某当选人物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能,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请问这位当选者是(?)
A.袁隆平
B.钱学森
C.杨利伟
D.马寅初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中国曾两度处于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之下,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分别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20年代
B.都曾推行过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C.都被日本的对华侵略打破
D.都被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所粉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美国在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和华盛顿会议后帝国主义共同支配中国局面的认识,两次局面结束都是由日本扩张打破的,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