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1 04:18:28
1、判断题 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我们的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下列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人类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中,最能佐证恩格斯这一观点的是
[? ]
A.国际恐怖活动?
B.全球变暖?
C.金融危机?
D.毒品泛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图是一份询问笔录,该询问笔录产生的背景是
A.清政府对民族工商业进行打压
B.民国官僚资本压制工商业发展
C.“一五”计划忽视了轻工业发展
D.计划经济实施及极左思潮泛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可知不允许买卖鸡蛋和鸡,由此可知应该处于计划经济时期,计划经济时期取消了商品买卖,实行配给制,所以应该选D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后未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主要的阻力来自
A.法国
B.美国
C.日本
D.苏联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理应取得在联合国的代表权。但由于?美国?采取抵制新中国的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非法占据。因此选B。
点评: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本专题内容是命题的重点区域。从考查的重点看,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中美和中日关系、中国在联合国的活动等都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对于建国初期内容的考查主要涉及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对于中美、中日关系重点考查双边关系发展变化的原因,要求理解国家利益是外交关系发展变化的出发点;对改革开放后外交活动的考查则重点突出中国在联合国的活动。另外,随着中俄关系和中非关系的发展,高考加大了对上述问题的考查,考查角度主要是分析中俄、中非关系取得的重要成果。从考查的形式看,新中国的外交深受国际局势和中国国内政治经济发展变化的影响,高考命题会从这一角度出发,要求回答外交现象背后的其他因素,以考查考生横向综合能力;同时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联系当今的社会热点背景,如以构建和谐世界等来考查中国对世界和平的贡献。在复习备考时要注意分期纵向梳理新中国所取得的外交成就,着重把握我国政府在不同时期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作出的外交政策的调整。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杨奎松做出这一评价的依据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关系正常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这一外交政策不再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不同,开始较多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走向务实;结合所学知识,1953年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成为国际上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故选A。B项是在1955年,故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某一同学的爷爷曾经参加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他对孙子回忆当时的情景时,有如下表述,请你判断哪些不符合史实(?)
①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大会决定改北平为北京
③大会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④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基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1954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通过的,因此①正确,这次会议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因此④项正确。1949年将北平改为北京,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因此②③错误,故选B。
点评:新中国建立后,积极地进行民主政治建设,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人大制度建立。在这次会议上,通过了我国的第一步社会主义宪法;此外,还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成为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