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06-21 04:13:5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华社电:第61 届联合国大会北京时间10 月13 日举行全体会议。与会的192 个成员国代表以鼓掌的方式通过决议,正式任命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接替安南为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14 日就此事发表谈话说,中国祝贺韩国外长潘基文先生当选下一届联合国秘书长。亚洲人在时隔35 年后再次担任联合国秘书长,实现了亚洲国家的共同愿望,是亚洲国家的共同荣誉。但根据评论人士的分析,上任后的潘基文将面临一系列挑战,这是对他领导世界能力的严峻考验。
材料二:维护世界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
———《联合国宪章》
请回答:
(1)联合国是二战后建立的什么世界体系的重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联合国的宗旨是什么?联合国建立初期,是否实现了这一宗旨?为什么?举例说明。
(3)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应该怎样认识联合国的作用。
(4)根据材料一,举例说明潘基文上任后将面临哪些挑战。


参考答案:(1)雅尔塔体系。
(2)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没有实现。因为联合国建立初期为美国所操纵,如美国操纵联合国发动了对朝鲜的战争。
(3)《联合国宪章》规定的宗旨是各会员国必须遵守的原则,符合世界各国人民谋求和平发展的愿望。联合国是世界人民避免战争重演、共同探求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组织。虽然在建立初期一度为美国所操纵,成为其推行世界霸权政策的工具,但在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的今天,联合国作为当代世界最有权威和影响的组织,在解决国际争端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4)伊朗核问题、朝鲜核问题、联合国改革、处理与美国的关系等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第(1)问从二战后的世界形势中分析。第(2)(3)问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4)问结合当今世界形势特点作答。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代议制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选举权的财产资格限制逐步降低
B.政党政治逐步形成
C.人民的民主权利逐步扩大
D.由资产阶级的政权逐渐发展成各阶级的联合政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发展的史实可以得出ABC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D项表述错误,资产阶级代议制完善的过程并没有改变资产阶级专政统治的实质,所以答案选D。
点评:欧美代议制的建立是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结果,其核心是由民主选举产生的议会掌握国家的立法权,实现依法治国和依法约束限制行政权 从而防止专制势力的复辟。尽管各国代议制在形式和具体内容上有差异,但其实质或本质则根本相同。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产物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迁移与理解分析能力。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封建专制的主要思想支柱。通过官方建立文庙强化儒学在封建专制统治中的地位,以此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因此选A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06年11月,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隆重推出,该片以对大国成败兴衰的感悟,唤醒民众对国家兴亡的责任感,在国人中引起强烈反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说:“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它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不是可持续的。”试以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期德意志帝国的兴衰历史说明上述观点。(5分)
(2)欧盟现在试图走与以往的传统强国不同的道路,崛起成为国际力量中的重要一极。欧盟崛起有何特点?试分析欧盟国家选择这条道路的原因。(5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当今世界大国的和平崛起都有哪些共同因素?(2分)


参考答案:(1)19世纪70年代,德国完成统一,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促进了德国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增强,19世纪末,德国成为世界强国。(2分)德意志帝国建立起来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专制主义、军国主义倾向严重,推动德国走上了侵略战争道路。(2分)一战中德战败,使其丧失了强国地位。(1分)
(2)特点:欧洲国家走国家联合的道路;通过经济的合作,发展到政治的合作,实现政治、经济一体化。(答对一点给1分,得分不超过2分)
原因:在两极格局背景下,出于保障自身安全和发展经济的需要;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潮流的推动(答对一点给1分,得分不超过3分)
(3)重视科学技术与教育,(科教兴国);建立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政治经济制度(答“制度创新”也可以,单纯答“发展经济”不给分);善于学习但绝不简单照搬别国发展模式;后发国家在国家力量主导下加快现化步伐。(答出任何一点给1分,得分不超过2分。)


本题解析:本题(1)是论证题,要论从史出。注意材料理解材料的时间限制。
(2)主要是欧洲联合原因和简要过程的理解;(3)归纳共同点,从战后联邦德国、日本崛起的原因上可以得出结论,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36分)区域的世界·联系的世界·多样的世界
材料一 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 91exam.org围已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但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
(1)概括材料一中各文明对世界认知的共同之处。(8分)
材料二

(2)阅读图1至图4,以世界洲际贸易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二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14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3)世界是联系的,也是多样的。结合“洋务运动”、“辛未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个历史事件的具体史实,回答:中国的有识之士是如何立足国情、学习外来文化的?中国取得了哪些具有自身特色的成果?(14分)


参考答案:(1)各文明都认为神灵在世界中占有统治地位;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所能清晰认知的世界范围相对狭小;与其他文明之间缺乏交往和认识。
(2)示例1:
公元1400年之前,古代人类活动分为若干区域,彼此虽有联系但不密切。亚欧大陆间有陆上和海上丝路,但欧亚与非洲、美洲的直接交往较少;贸易以农业和手工业产品为主;世界各地以局部性贸易为主,缺乏稳定的洲际贸易路线,这与生产力水平低下关系密切。
1400~1800年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欧洲人的贸易范围扩展到全世界。他们通过三角贸易从美洲和非洲掠夺大量白银、黄金,并用来购买亚洲商品运回欧洲。中国和印度曾经成为白银汇集的中心,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9~20世纪,在工业革命推动下,新的交通手段和贸易路线出现了。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世界贸易中居于支配地位。印度河中国等地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起来。
20世纪90年以来,信息化革命使得世界联系有了突破性发展。网购让洲际贸易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这一时期美国在世界贸易中保持了领先地位。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迅速发展壮大。
示例2:
从发展程度看,世界贸易经历了从局部、间断、缓慢逐渐向全局、密切、快速的发展过程。古代亚欧大陆间有陆上和海上丝路,贸易以地方物产交换为主,与其他地区联系较少。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这与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等因素密不可分,世界经济开始呈现出全球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互联网成为更先进的联系方式。
从贸易过程中反映的科技进步看,古代贸易借助人力和自然力,近代则以工业文明成果为主,如轮船、火车等,20世纪90年代后,网购成为更便捷的贸易方式。
从贸易中心的变化看,古代以区域贸易为主,没有世界性贸易中心。1400~1800年间,中国和印度是白银流向的中心,西班牙和葡萄牙一度成为大西洋贸易的中心。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后来美国又取而代之。如今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3)参考答案要点: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以“自强求富”为目标,掀起洋务运动,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主,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建立同盟会,提出革命纲领,领导武装起义,推翻了封建帝制。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经过长期斗争,建立并巩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为“中体西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建立了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开始走向社会主义道路。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 “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 得出各文明都认为神灵在世界中占有统治地位,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得出三者所能清晰认知的世界范围相对狭小;再结合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前,世界各大洲相对隔绝,各文明之间缺乏交往和认识。
(2)阅读图1至图4,并结合所学知识,图1反映的是公元1400年之前,新航路开辟前,各大洲虽有联系但不密切,世界各地以局部性贸易为主;图2反映的是1400~1800年间,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开展后,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加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图3反映的是19~20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图4反映的是20世纪90年以来,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开展,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也可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科技进步、国际贸易中心的变化等角度角度进行阐述。
(3)第一小问结合“洋务运动”、“辛未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个历史事件的内容回答,洋务运动,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辛亥革命主张推翻清政府统治和封建专制制度,实行民主共和。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经过长期斗争,建立并巩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小问结合“洋务运动”、“辛未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个历史事件的成果回答,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并向社会主义道路过渡。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