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1 04:07:47
1、判断题 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的工业中心是( )?
A.上海
B.武汉?
C.广州
D.重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武汉、广州相继失陷,所以国统区的工业中心应是重庆。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关于新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叙述错误的是:
A.到“九五”期末中国铁路营运总里程已经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B.从1997年起铁路运输实行六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
C.新中国成立初期,乘飞机有种种限制,民航业发展有限
D.20世纪90年代以后,轮船运输业在交通中的比重稳步上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铁路、公路和民航事业的迅速发展,轮船运输业开始萎缩,一些航线被取消。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质就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为在21世纪重塑中华民族的辉煌,党和政府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
A.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C.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在文革结束后,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是在20世纪的80年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20世纪50年代党在指导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逐步提出来的,因此ACD均不正确。B项正确,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注重培养人才,增强国家的竞争实力。故选B。
点评:国之兴衰,系于教育。教育事业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很大的发展,在建国初期主要是扫盲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20世纪70年代后期恢复高考,在80年代通过了《义务教育法》,实行九年义务教育;90年代科教兴国战略,更加重视教育。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文革”中,二月抗争、“全面整顿”“四五运动”这些事件共同说明的问题是
A.“文革”中阶级斗争很复杂
B.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人民群众敢于坚持真理
C.“文革”得不到人民的支持
D.党中央和人民同“左”倾错误作斗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二月抗争、“全面整顿”“四五运动”这三个历史事件的分析比较能力,以及归纳概括其本质性特征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提问的角度,“共同说明的问题”当指三个事件在本质性特征方面的共同点。从三个事件看.它们有明显的共性,即发动者都是老一辈革命家或人民群众,性质上都是力图纠正“文革”“左”的错误,把国家的政治、经济引导到正确的发展道路上来,所以答案应选B项。其他各选项反映的或是表面化、片面性 的东西,或表述不符合史实。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这一变化表明
A.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留
B.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
C.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
D.中国文化融入了西方因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把“元旦”由民国时期的正月初一改为西方公历的1月1日,表明中国文化融入了西方因素。A项“完整保留”和B项“彻底改变”表述都过于绝对,C项与史实不符。故选D。
点评:中国近代以来,延续了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受到了来自于西方文化的冲击与挑战,而与传统文化相适应的中国社会习俗自然也要引起一些震荡,由此在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领域添加了新的气象。充满生机的时代血液注入到了旧式的社会习俗中去,迫使其趋势更新,衍生出新的礼制文化。中国社会习俗的近代变迁,从一个侧面也深刻的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向近现代社会的转型。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