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6-21 04:04:0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材料三? 2009年11月25日,缔造“迪拜神话”的迪拜最大国有集团迪拜世界就600亿美元的债务宣布“偿还暂停6个月”。过去四年多以来,迪拜大兴土木,同时债务不断增加,目前已增至约800亿美元。整个迪拜陷入严重的债务危机。消息一出,震撼了全球金融市场,全球股市下挫。市场人士担心,迪拜世界或沦为又一个雷曼兄弟公司,引爆新一轮全球信贷危机。
材料四 迪拜是阿联酋7个酋长国之一,与阿联酋首都所在的阿布扎比酋长国不同,迪拜没有丰厚的石油储藏,经济以地产、金融和旅游开发为主。过去数年,迪拜走以地产开发主导的高端地产和旅游开发路线,在海湾地区异常突起。世界唯一的七星级酒店、三座呈棕榈树形状的大型人工岛屿,另外加上世界最大人造海岛——“世界岛”,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世界最高大楼、世界最大的游乐园、世界最大的人工室内滑雪场等宏大工程令世人炫目。
(4)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西亚海湾诸国经济迅速发展,使得他们从落后贫穷的游牧业国家一跃而为现代化的富国,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海湾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8分)
(5)迪拜危机震撼了全球金融市场,全球股市下挫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如何看待这一趋势?(12分)


参考答案:
(4)原因:发起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逐步摆脱石油垄断资本的控制,并逐步将石油工业收归国有;利用石油资源来发展本国的民族经济,提高石油价格和努力改变单一经济结构、改善农业生产环境。(4分)问题:经济不平衡加剧,为石油利益各国间存在着尖锐矛盾;边界争端、民族纠纷和教派矛盾影响社会安定;大国插手导致中东地区形势复杂。(4分,任答两点即可)
(5)趋势: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认识:全球化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商品经济和社会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可谓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使世界各地区经济的相互依存和一体化趋势加强,有利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贸易的增长;但另一方面也使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经济主权正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一个地区的经济波动往往影响到另一个地区,国家不再是控制本国经济的单一力量。迪拜危机的发生正是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在这样的历史趋势下,我们必须顺应潮流调整战略,规避风险,坚持独立自主,积极地参与全球化。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摘自《礼记·礼运篇》
材料二?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为天子,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摘自《墨子》
材料三?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然后而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摘自《孟子》
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用人制度各是什么?各适用于什么时期?
(2)根据材料二概括墨子的用人主张。
(3)根据材料三说明孟子选择贤人的标准和特点。
(4)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各材料反映的时代特征。


参考答案:
(1)禅让制、世袭制。前者是原始社会末期,后者是奴隶社会时期。
(2)选举贤能。
(3)根据国人的评价,并结合考察进行推举。
(4)材料一反映了原始社会末期民主制的情况和奴隶社会之初的情况;材料二、三反映了战国时期的情况。当时奴隶主贵族特权丧失,新兴地主阶级地位提高,成为统治阶级


本题解析:
用人制度是社会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社会发展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任何历史时期的统治者都比较重视用人制度的建设。本题考查学生对秦以前的用人制度,要求学生了解禅让制、世袭制以及举贤制的有关内容和特点,并要求学生能够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指出社会发展的趋势。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马克思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在“电力火花”取代“蒸汽大王”的过程中,关键性的科学发现和发明有①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②内燃机的创制③普朗克提出量子论④西门子研制成功发电机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内燃机的创制引发了汽车的产生,普朗克的量子论是现代物理学的组成部分。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看到“汉武帝”,会马上反映到时间信息,看到“《春秋》”自然也能联想到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从此成为正统,地位空前提高。当然,这些都是课内所学知识,解题还是先要读懂材料的意思。从材料看,D项也是直接符合题意的。B项明显是西汉初年的现象,A、C都不能从材料中得出。
点评:此题的测量目标是依据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此题可将问题表征为“‘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的原因是(?)”。“天下学士”跟的是什么“风”?对于没有文言文障碍的同学而言,答案不难从材料的前后文得出:效仿公孙弘研习儒学经典。为什么效仿?公孙弘的成功,对于具有政治敏感“天下学士”而言,不难把握“儒学地位正在提高”这一新的政治动向。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98年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认为邓小平为中国教育做出重大贡献的占89%。这主要是因为邓小平(? )
①对教育战线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制度②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③提出“三个面向”④提出“教育大革命”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解题关键是准确掌握“现代中国的教育发展”相关内容,邓小平主持工作后,对教育战线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制度,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三个面向”的口号,因此①②③正确。④属于“左” 倾错误,与邓小平为中国教育做出的贡献无关。
点评:建国后教育虽然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左倾错误的干扰,教育发展仍然处于一个比较低的状态中。文革结束后,教育事业摆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口号,科技的发展需要教育。80年代出台了《义务教育法》,90年代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极大地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