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九)

时间:2019-06-21 04:01:3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日本改变二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扶植日本
B.欧洲崛起对日本的影响
C.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根据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这一原则可知影响日本在二战之后改变外交策略的是其经济实力的变化,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生存状况

1912-1949年中国大陆的工业生产指数(1933年物价为衡量标准)
民国初年
1912-1920年?
13.4%
一战后
1921-1922年?
-4.59%
国民政府前期
1927-1936年?
8.7%
抗日战争期间
1937-1945年?
-2.45%
解放战争期间
1946-1949年?
-0.68%
?
材料二 张裕葡萄酿酒公司是中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该公司的发展几乎浓缩了中国近现代企业发展的整个历程。爱国华侨张弼士先生于1892年创办,“裕”取丰裕兴隆之意,带有极强“实业兴邦”意味的企业理念。……解放前夕,濒临倒闭……1956年,张裕公司向毛泽东主席呈写了《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生产情况报告》毛主席指示:“要大力发展葡萄和葡萄酒生产,让人民多喝一点葡萄酒。”……1997-2002年张裕产品的综合市场占有率连续四年稳居葡萄酒行业第一名,2002年达到21.42%。集团公司先后被国家轻工总会授予“全国轻工业优秀企业”、“山东省一轻工业明星企业”、“山东省一轻工业排头兵企业”等称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生存状况在l912—1920年、1937—1949年分别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分别指出其原因。(6分)
(2)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裕公司创办前夕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3)材料二反映了张裕公司创建后经历的三次重要发展机遇,分别指出机遇出现的政策原因。(3分)
(4)从张裕公司的百年发展历程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2分)


参考答案:(1)1912~1920年呈上升趋势; l937~1949年呈下降趋势。(2分)
上升原因:辛亥革命的推动;中华民国颁布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3分 答出3点即可)
下降原因:日本和美国的经济掠夺;官僚资本的压制;繁重的捐税负担;中国长期的战乱。(3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
(2)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企业产生。(2分)
(3)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一五计划或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的决策。(3分)
(4)启示:民族独立是企业发展的前提;政策是企业发展的保障;抓住机遇是企业发展的关键。(2分 答出任意2点即可,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民族资本主义的理解。
第(1)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第(2)问,结合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的相关知识得出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
第(3)问,结合相关的历史事实即可得出答案。
第(4)问,得到的启示。主要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得出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清末的“预备立宪”与立宪派的君主立宪的区别是( )
A.维护君主制
B.维护君主专制
C.仿效欧美政体
D.缓和国内矛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应从阶级本质、事件的实质进行分析。“预备立宪’’是清政府为挽救危机而设的骗局,它不可能否定君主专制;而立宪派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它们推崇民主,反对专制。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他虔诚地研究人的良心,希望在良心里找到正义和行善的义务。他以为真理高于习俗,正义高于法律。他使道德脱离宗教。如果我们认识到那时雅典社会的宗教习俗,就不难明白他为什么不为民众所喜爱,为什么公民们对他如此愤怒。他促使雅典社会日益远离古代的信仰和古代的制度。”文中的“他”应当是(  )
A.梭伦
B.普罗泰格拉
C.西塞罗
D.苏格拉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题干强调对人性的研究,以期通过提高人的道德来实现人心向善,这与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的观点一致,故答案为D。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到1958年10月底,全国74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组成2.6万多个人民公社。参加公社的农户有1.2亿户,占全国总农户的99%以上,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由于在合作化运动的后期已出现了过急过猛的问题,所以人民公社化运动也出现了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情况,刮起了“一平二调三收款”的“共产风”。图反映1958年河北怀来人民公社社员吃“大锅饭”的情景。

材料二? 1970年,韩国发起了“新村运动”。“新村运动”的初期,政府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上,地方政府把近20种乡村公共事业的建设项目交给农民自主开发,如修建桥梁、村级公路等。1971年,韩国全国80%以上的农舍都是茅草屋。为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政府采取了“政府出大头、地方出中头、农民出小头”的建房政策,即中央政府出建房资金的55%,地方政府出30%,每家农户出15%的方式,国家向农户贷款帮助建房。“新村运动”开始后,政府为提高农民收入,在全国推广水稻高产品种,使韩国稻米产量大幅提高,农民收入也随之攀升。韩国在大力推进“新村运动”的过程中,始终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的伦理道德水平,培养勤勉、自助协作精神。
材料三?在圈地运动开始的最初时期,失地进城农民被简单地看成流浪汉和"懒汉",英国统治阶级通过“血腥立法”,加以严惩。
——李世安《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
材料四?二战以后,为安置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日本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合作事业,拉长产业链,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日本政府采取措施促进非农产业向农村地区扩散;鼓励劳动力由农业向农村非农产业就地转移。
——《日本经验与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途径》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后果。(8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韩国“新村运动”建设的重点工作有哪些?(4分)
(3)依据材料三、四,比较英、日两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不同特点。(4分)


参考答案:(1)特点:由许多农业合作社联合组成;全国农户普遍参加;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刮起共产风);集体生活(吃食堂)(4分)
后果:挫伤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制约了人民群众的创造性,降低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造成严重经济困难的因素之一。(4分)
(2)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收入;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4分)
(3)英国主要通过暴力和强制方式,日本采取温和的政策引导;?
英国农村劳动力主要流向城市,日本则注重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4分)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一分析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要求学生的分析材料的能力,“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组成”“ 参加公社的农户有1.2亿户,占全国总农户的99%以上”“ 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情况,”“吃“大锅饭””可总结得出,其结果主要是消极的影响(2)关于新村建设的重点从材料中总结即可(3)要求学生对材料中的英国和日本政府的行为予以正确的分析即可得出,本题考查的是农村经济建设在不同国家的反应,属于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难度中等。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