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1 03:58:24
1、判断题 在经济区域化趋势的发展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
A.发展中国家
B.第三世界
C.发达国家
D.世界贸易组织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欧洲联合的进程从1951年签订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开始,不断向前发展。推动欧洲走向联合的动力是
①同美国争夺非洲殖民地?②稳定和发展西欧?③同苏联抗衡?④摆脱美国的控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要结合西欧各国与美国的关系及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国际形势进行判断。从欧美关系来看,西欧各国联合起来与美国对抗,但绝不是争夺殖民地。从国际形势来看,美苏争霸的重点在欧洲,欧洲承受着巨大的战争危险要保护自己,必须联合起来,积聚实力。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
A.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得到普遍的认可
B.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技术革命的推动
C.国际金融的发展
D.跨国公司在全球的运作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最佳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A、B、C、D四个选项都是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其中市场经济制度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国际金融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化剂,跨国公司在全球的运作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新技术革命则是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根本动力。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09年5月珠海市高三第二次调研13题)早在1962年时,美国的卡逊(R. Carson)出版了《静寂的春天》 (Scient Spring)一书,书中的标题如“不必要的大破坏”,“再也没有鸟儿叫了”,“死亡的河流”,“自天而降的灾难”等。可是只不过二十来年,书中的警告,已一一出现在我们身边,历史以充分的理由再次证明
A.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B.耸人听闻杞人忧天
C.靠科技人类能克服它
D.环境问题始于美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科技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水平质量提高,但是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环境破坏和污染问题,是一把双刃剑。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文明的代价
1962年,科学家蕾切尔·卡森在《寂静的春天》里预言了一个没有鸟鸣的世界,引发了当代环境保护运动。试以“人与环境”为主题,叙述人类在工业进程中所付出的代价。(11分)
参考答案:
史实:水平1:能围绕与问题相关性较强的核心知识进行回答(9分)
·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后,煤炭作为生产和生活的主要燃料被大规模使用,造成了对空气的污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大量集中于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显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电力的广泛使用和汽车的发明,对于煤炭和石油等资源的消耗加剧,化学工业的产生也使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加深。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能源枯竭与生态恶化问题日益突出。核能的利用是一把双刃剑,在缓解能源危机的同时,也会给自然环境造成难以挽回的破坏。《京都议定书》的签订表明气候变迁已经成为人类共同面对的严峻问题。总之,随着工业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加深,环境问题已经从区域问题演变为全球性问题,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
水平2:仅运用与问题缺乏关联度的边缘知识进行回答(按与题意相符程度赋分)
组织:
水平1:叙述体现时序感(2分)
水平2:叙述时序跳跃(1分)
水平3:叙述缺乏时序感(0分)
本题解析:
在农业文明时代,人类基本上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进入工业文明后,对抗自然地能力增强。
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后,煤炭作为生产和生活的主要燃料被大规模使用,造成了对空气的污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大量集中于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显现。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电力的广泛使用和汽车的发明,对于煤炭和石油等资源的消耗加剧,由于煤炭和石油成分复杂,排放出大量气体,当超过自然地净化能力,便造成污染;化学工业的产生也使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加深。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能源枯竭与生态恶化问题日益突出。核能的利用是一把双刃剑,在缓解能源危机的同时,也会给自然环境造成难以挽回的破坏。因此,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成了人类共识,《京都议定书》的签订表明气候变迁已经成为人类共同面对的严峻问题。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
总之,随着工业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加深,环境问题已经从区域问题演变为全球性问题,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