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七)

时间:2019-06-21 03:53:2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儒家思想长期以来作为我国正统的意识形态,对于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儒家思想也历经沧桑。阅读以下材料:(16分)
材料一?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
——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法之名,亦所不恤矣。”?——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
材料四?放眼将来,具有儒家特色的现代性,在东亚出现的可能性极大。其实,“东亚现代性”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而已,[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在塑造东亚传统起过决定性作用长达数纪的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
——杜维明《儒学创新的契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2分)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2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维新派对于儒家思想的态度。(2分)说明了什么?(2分)
(3)依据材料三,说明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共和运动的深入,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的。(4分)
(4)材料四如何认识儒家传统在东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4分)


参考答案:(1)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构成了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使封建政府关注百姓的生计(2分,任答两点)地位:自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2分)
(2)维新派认为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三纲五常”与西方的法律精神是一致的。说明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想结合宣传维新变化(4分)
(3)儒家伦理道德阻碍了民主科学的实现。儒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必须摧毁儒家旧道德(4分)
(4)东亚现代化进程不是照搬西方模式。儒家传统在现代化进程中仍然可以发挥积极作用。(4分)


本题解析:(1)儒家思想总的来看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有利于规范统治秩序,历来被统治者所重视,在封建社会里长期处于统治地位。(2)康有为把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结合起来,借传统文化推行新法,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不彻底性(3)从材料“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等信息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彻底反对儒家思想,认为要民主共和必要反孔。(4)从材料““东亚现代性”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而已,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可以看出作者认为传统文化完全可以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点评:维新变法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等为宣传变法把孔子作为变法的先师以减少维新变法的阻力。新文化运动是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里的继续。主要通过宣传西方的思想文化以解放人民的思想。在运动中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反对传统道德。
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吸取精华、弃其糟粕,推陈出新。让传统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彩骄曰洋骄,挂灯名洋灯,火锅名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洋乎洋乎?盖洋洋乎!”?——陈作霖《炳烛里谈》
材料二 传统社会的价值观是“贵义贱利”,居于“四民之末”的商人是没有社会地位的。但是,晚清社会的发展却从根本上扭转了传统的价值观,“重商”不仅发展为影响深远持久的社会思潮,而且改变了请王朝的国策,由“重农抑商”变为“以工商立国”。表现在社会风尚方面,就是习俗的更易具有商业化倾向。商人不仅捐纳功名跻身于绅士之列,而且有名望的绅士们也率先从商,在绅与商的相互渗透中形成了颇具影响力的“绅商阶层”,在社会交往中,也出现“交往重衣冠而不问出身”的时俗,“新交囚狐裘、旧友以鹑结丽疏,视同路人。遂令舆台隶卒而上友官绅,寒士贫儒而自惭形秽”。同时,社交应酬也带有明确的商业利益,而不再以联络为主。
——《新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受西方民主平等观念的影响,从属于晚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大业的社会习俗的变革,晚清社会也呈现出平等化的时代特征。一向被歧视受性别不平等压制的妇女,开始走向社会,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并为平等而斗争。
问:(1)概括指出晚清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特点有哪些?(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回答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1)一是西化的特征;二是商业化特征;三是平等化特征。
(2)外国的入侵,西方商品的输入,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鸦片战争后,中国日益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受西方民主平等思想影响,先进的中国人为发展资本主义进行的探索:康有为、孙中山以及妇女为争取女权进行的斗争等。


本题解析:(1)注意根据三则材料回答,如材料一中的“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材料二中的“表现在社会风尚方面,就是习俗的更易具有商业化倾向”,材料三中的“晚清社会也呈现出平等化的时代特征”等都是解答本题的有效信息。(2)注意从列强侵略的客观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先进中国人的抗争等方面概括回答。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辛亥革命后兴起了“国货运动”。当时民族工商业者创国货品牌,在广告上推销自己的商品,如“大国耻,用人民的血来洗,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国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盲目排外,影响了学习外国
C.引起了外国武力干涉
D.强化了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辛亥革命影响和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国货运动” 是就经济方面而言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在这里,雅克·勒高夫强调的是?
A.从社会各方面发展的角度阐释历史
B.以关注下层民众的角度认识历史
C.以辩证发展的眼光研究历史
D.从与现实联系紧密的角度探索历史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题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可知是强调研究范围、领域的广泛;B不对,犯了表述片面化的错误;
点评:如果题干主体就是材料,那么不言而喻,“题眼”就在材料中,所以读懂题干材料的显性和隐性信息非常必要。显性信息自然一读便可得,至于隐性信息,顾名思义则需要我们的“火眼金睛”去深挖发掘。如何练就我们的“火眼金睛”?除了认真审题和具有扎实基础,还需要的就是抓住细节、反复揣摩。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4 年中国棉纺织厂拥有纱锭情况表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从1912 年至1919 年,中国新建厂矿有600 多家,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此外,火柴、榨油、造纸、化工等轻工业也发展迅速。
材料三:1919 年全国注册工厂情况简表(单位:家)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三,指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黄金时期”的表现及主要原因。
(2)结合材料一、二、三,概括中国民族工业在经济发展上的弱点,并谈谈你对其发展的认识。


参考答案:(1)表现:新建厂矿大幅度增加,纺织业、面粉加工为主的轻工业迅速发展。原因: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同时对中国轻工产品的需求量扩大。
(2)弱点:投资规模小,重工业落后,布局上集中于沿海、沿江地区。认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虽有较顽强的生命力,但不可能得到充分发展,只有彻底地反帝反封建,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才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本题解析:本题是图表材料解析题。考查学生从图表中理解、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1)问从材料中可看出:厂家增加,轻工业发展;第(2)问其弱点是资金少,规模小、片面畸形、布局不合理。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