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1 03:50:17
1、判断题 “一国两制”的构想适合于解决下列哪些问题
①少数民族问题?②边界争端问题?③和平解决台湾问题?④港澳回归祖国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判断题 “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呈现出新的特点,其中不正确的是
A.在内容上以反核运动为中心
B.在范围上遍及世界各大洲,具有真正的全球性质
C.在组织上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走向跨国行动
D.在方式上只限于游行示威
3、判断题 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telephone),大足板子毕业生”。歌谣反映了当时
A.社会转型的苦痛
B.传统旧俗遭冲击
C.新旧事物的对立
D.新旧事物的并存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国1966—1968年国民经济状况(部分)
年份 | 工业总产值 | 比上年 | 财政总 收入 | 比上年 |
1966年 | 2534亿元 | +17?3% | 558?7 | +24?4% |
1967年 | 2104?5亿元 | -10% | 419?4 | -25% |
1968年 | 2015?3亿元 | —4?2% | 361?3 | -13?9% |
工农业总产值 | 3967亿元 | 比上年增长9?2% |
国家财政总收入 | 809?7亿元 | 比上年增长5?6% |
国民收入 | 2318亿元 | 比上年增长8?3% |
? | 总产值或收入 | 比上年增长 |
工农业 | 4504亿元 | 比上年增长11?9% |
工业 | 3129亿元 | 比上年增长15?1% |
农业 | 1285亿元 | 比上年增长4?6% |
5、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最根本原因是(? )